“是,斯大林同志。只要您一声令下,我们的‘要求’就会送往乌克兰、波兰、波罗的海三国、芬兰,以及包括格鲁吉亚在内的高加索三国。”
反应无非是“滚回去吧,红色!”这种调调,但那并不重要。
这不过是为了凑足最起码的名分而已。
“那日本方面呢?”
“按照既定计划,我们已将驻扎在卡累利阿(Karjala)的部队悄然调往图缅乌拉河(Tumen River/即图们江)。一旦我们发动,就会占领符拉迪沃斯托克并控制俄罗斯共和国政府。”
当然,即便拿下首都符拉迪沃斯托克,那个名义上的“国家”,其实是多个政治势力拼凑而成的俄罗斯共和国,也不会立刻瓦解。
就像赤白内战时那样,俄罗斯共和国的诸多势力必然转为游击队、军阀或土匪,在后方不断滋扰。
‘这本就汉斯·冯·乔那家伙,为了这个目的制造出的所谓俄罗斯共和国吧。’
实在是个阴险又麻烦的家伙。
但也没有办法。
眼前有更重要的目标,后方已无暇顾及,俄罗斯共和国的威胁必须尽可能削弱。
“沙波什尼科夫同志,部队准备妥当了吗?”
“是,书记长同志。只要您下令动员,我们将依照作战计划展开行动。”
苏军总参谋长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沙波什尼科夫(Boris Mikhaylovich Shaposhnikov)的回答让斯大林满意地点了点头。
然而,沙波什尼科夫的内心却并不轻松。
别说兵力与装备,大清洗所造成的军官素质严重下降才是致命之处。
但他不能说出口。
那等同于攻击书记长,而斯大林的回答必然会是——“你被清洗。”
“那么,剩下的就是任命前线指挥官了。伏罗希洛夫同志。”
“是,同志!”
被点名的,是因与斯大林的私交才与布琼尼一同在大清洗中幸存的红军元帅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Kliment Yefremovich Voroshilov),他立正敬礼,大声应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中央方面军交给你,去对付波兰。”
“明白,同志!”
“布琼尼同志!”
“是!斯大林同志!”
“你担任南方面军司令,前往乌克兰。”
“绝不辜负您的期待!”
“还有,库里克同志。”
这次被点到的,是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库利克(Grigory Ivanovich Kulik)。他动了动嘴角,举手敬礼。
“北方面军交给你,去芬兰,让他们见识苏维埃的力量。”
“遵命,同志。我必将为祖国带回胜利。”
“最后,铁木辛哥同志。你担任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去牵制格鲁吉亚与阿塞拜疆。”
“明白,同志。”
最后是被库里克压下,只能分派到重要性稍逊的高加索方面军,因而有些失落的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Semyon Konstantinovich Timoshenko)。
随着这一任命完成,斯大林开口道:
“记住,同志们。失败与无能绝不可容忍。帝制覆亡的开端——坦能堡的耻辱,绝不允许重演。”
苏联,斯大林的苏维埃联盟,必须成功,必须夺取,必须胜利。
“前所未有自由的新生祖国啊,今日我们自豪地高歌(Strany nebyvaloj svobodnyje deti, Segodnja my gorduju pesnju pojem)~!”
沉重的紧张氛围中,随着斯大林也认可的歌喉,伏罗希洛夫率先领唱,歌声在克里姆林宫中回荡。
“为了世上最强大的政党,为了最伟大的人!”
布尔什维克颂歌(Anthem of the Bolshevik Party)。
那首着名的苏联国歌的前身,因斯大林加速掌权而提前数年诞生的曲子。本是苏联的国歌,却常常取代斯大林不喜的《国际歌》被频繁唱起。
“凭借人民的意志享受荣耀,愿你永远坚定繁荣!列宁的党,斯大林的党,伟大的布尔什维克党啊!!”
就像斯大林曾对拉罗克许下的承诺那样,东方的巨熊开始行动了。
这是除轴心国之外所有人都不愿见到的——战火再次在欧洲燃起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