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玩笑,那李适本就是朝鲜国内功勋卓着的老将,戎马至今将近三十年,不知多少将校曾受过他的恩惠,谁人敢与他正面相抗?
更要紧的是,李适麾下不仅集结了他们朝鲜国内所剩不多的精锐,更有从各地网罗的骑兵,战力远远胜过地方上受到女真铁骑肆虐过后的兵卒,更何况平安道的府兵已经悉数"反水",投入李适麾下。
这场"兵变"的声势,可远远胜过由李倧作为主角,发动的那场政变。
"竟然无一人愿意前去平叛?"
眼见得眼前的文武百官们尽皆默不作声,心情本就悲愤惊怒的李倧变得更加癫狂,犀利如刀的眸子在每一位官员的脸上掠过,逐渐沉迷于酒色的身体中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戾气和杀意。
"还请殿下息怒,"微不可查的轻叹了口气,站在文官首列的金瑬硬着头皮,继续出声劝谏道:"李适兵多将广,非军中老将难以抵达,还请殿下即刻征召都元帅张晚,令其领兵平乱。"
自家人知自家事。
朝鲜国内虽然不乏所谓的"名将",单论资历与功绩,起码也有三四人能够与那起兵造反的李适相提并论,但这些人在李倧发动政变之后,均被以各种各样的原因排挤出了军队,或者干脆令其致仕回乡。
毕竟这些在李倧发动"政变"的过程中始终作壁上观,事后受到"清算"也在情理之中。
"张晚?"
李倧本以为金瑬会举荐"训练大将"李兴立前去平乱,毕竟其手中掌握的"中央军"在名义上可是朝鲜国内最为精锐的一支军队,士卒的吃穿用度均仿照明国天子的"京营",远胜于地方上的边军。
"臣附议,"就在李倧微微愣神的时候,另一名重臣李贵也匆忙侧身出列,举荐朝鲜都元帅张晚:"为今之计,唯有让张元帅领兵,方才能够抵挡叛军。"
朝鲜都元帅张晚,曾因"壬辰倭乱"率兵抵御日本军队而名声大噪,此后又历任北兵使、黄海道兵备道等官职,与鸭绿江对岸的女真人对峙多年,是当之无愧的朝鲜柱石,也是朝鲜军队的灵魂人物。
据某些野史传闻记载,当年的光海君李珲之所以能够以"庶子"的身份力压多位"嫡子",被宣祖立为拥有继承权的"朝鲜世子",很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得到了都元帅张晚的支持和效忠。
在光海君李珲的执政生涯中,都元帅张晚也一直享受着特殊的待遇,恩宠远胜于其余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