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保守求稳,有人敢于冒险,也有人思路清晰,分析得头头是道。几名从北境调来的、有实战经验的军官作为考官,不时提问,往往一针见血,让不少纸上谈兵者原形毕露。
最后是实战操演,考核军官对部队的实际指挥能力。参考者需指挥一队士兵,完成指定的战术动作,如变阵、防御、交替撤退等。
这不仅考验军官的口令、旗号是否清晰准确,更考验其能否在压力下保持部队的阵型严整和士气。
整个考核过程公开透明,成绩当场记录,并由主考官(叶明和几名核心将领)以及作为“特派观察员”的太子共同签字画押,存档备查。这套流程,最大限度减少了人为操纵的空间。
考核持续了整整三天。结束后,有人欢喜有人愁。
一批原本默默无闻,但刻苦努力、头脑灵活的低级军官或老兵脱颖而出,成绩优异。而一些靠着关系上位的,则惨不忍睹,面临被调离现职甚至清退的命运。
那个之前闹事的张侍郎公子,笔试一塌糊涂,沙盘推演连基本地形都看不懂,实战操演更是口令错误百出,引得手下士兵暗中撇嘴,毫无疑问地名落孙山,灰头土脸地被兵部来人“领”了回去,据说张侍郎在家称病了好几天,羞于见人。
考核结果张榜公布,同时伴随着第一批晋升和任免名单。此举在新军中引起了巨大震动。
尤其是那些凭借自身努力获得晋升的寒门子弟,激动得热泪盈眶,对叶明和新军制度充满了感激与忠诚。他们真正看到了凭本事吃饭、靠军功晋升的希望。一股积极向上、钻研业务的氛围,开始在新军中扎根。
---
就在新军考核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城外的皇家工坊也迎来了新的跃进。
在叶明“技术等级”制度和专项奖励的刺激下,工匠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针对北境实战反馈的问题,几个技术攻关小组都取得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