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甲!”皇帝眼中精光闪烁,难得地露出了毫不掩饰的赞赏之色,“叶卿,此甲之坚,远超朕所见任何制式札甲!重量竟还轻了三成有余!若边关将士皆能披此坚甲,朕心甚慰!”
他详细询问了此甲的制作过程,叶明便将格物院与威远甲坊合作,如何制定标准、改良工艺、克服困难的过程,简明扼要地禀报了一番,尤其突出了雷大师傅等工匠的贡献与将作监的配合。
“匠心与格物结合,竟能迸发如此潜力!”皇帝感慨道,随即看向侍立一旁的太子李君泽和几位重臣,“众卿以为如何?”
太子当即出列,声音洪亮:“父皇,此甲乃国之利器!儿臣以为,当尽快依此标准,由将作监统筹,扩大生产,优先装备北疆边军!叶侍郎与格物院,雷大师傅与威远甲坊,皆应重赏!”
几位务实派的重臣也纷纷附和,盛赞此甲之利。即便是一些平日对格物院抱有偏见的保守官员,在铁一般的事实面前,也无法再出言反对,只得默然不语。
皇帝当即下旨:擢升威远甲坊大匠雷震(雷大师傅)为将作监少监,仍兼管甲坊;赏赐格物院及有功吏员、工匠金银布帛有差;
着将作监立即以“威远标准”为范本,制定《军械甲胄制造通则》,在全国官营匠坊推行,并限期完成首批五千套标准札甲的生产,火速运往北疆。
这道旨意,不仅是对具体成果的肯定,更是从国家层面,对格物院推行的“标准化”理念给予了最高级别的认可和制度化推动。
消息传出,格物院上下欢欣鼓舞。林文博老泪纵横,连呼“格物致知,终见其功”;宋应文则连夜整理相关技术文档,准备协助将作监制定那《通则》。
兵部内部,那些曾对叶明推行“武库新法”和“格物数字”抱有疑虑的官员,态度也发生了显着转变,至少表面上更加配合。
然而,叶明并未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皇帝的肯定和将作监的全面推行,意味着“标准化”这把利剑,已经交到了国家手中,但其能否真正发挥威力,还取决于执行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