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主事的来访,让叶明更清晰地看到了兵部内部对“武库新法”的普遍心态——并非全然反对,更多的是因循守旧的惰性与对未知方法的畏难。
强硬推行或许能见效于一时,但想要根植人心,还需更细致的水磨功夫。
他暂缓了立刻将新法推向更多武库的计划,而是将精力转向了兵部内部。
翌日,他找到那位负责部分武库文书核验工作的员外郎,姓钱,一位在兵部浸淫了二十多年的老吏,素以“稳妥”着称。
“钱员外郎,”叶明在自己的值房接待了他,态度客气,“京西武库的清点数据已然汇总,后续文书核验、归档,还需多多倚重贵司。”
钱员外郎是个身材微胖、面相和气的官员,闻言连忙躬身:“侍郎大人言重了,此乃下官分内之事。只是……”
他面露难色,指着桌上那叠采用新式表格和“格物数字”填写的清册,“这新式文书,格式前所未见,数字亦与往日不同,核验起来,实在是……颇费周章,恐耽误时辰啊。”
叶明早已料到他会如此说,微微一笑,从案头拿起另一份文书。
这份文书内容与清册一致,但形式却大不相同。
它并非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数字,而是由数张较大的纸张构成,上面用清晰的线条和不同深浅的墨色,绘制着几种简洁的图形——有长短不一的柱状图,直观对比着新旧军械的数量;
有扇形图,清晰地标出了“堪用”、“待修”、“废损”各占的比例;甚至还有一张简单的趋势图,显示了近五年来该武库某种弩箭的入库与损耗情况。
“钱员外郎请看此物。”叶明将这份“图示简报”推到他面前。
钱员外郎疑惑地接过,初时还有些漫不经心,但当他目光落在那些图形上时,不由得怔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