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传习所即将挂牌开课的前夕,礼部一位掌管学政的郎中。
在一次非正式场合,对着同僚“忧心忡忡”地提及:“国朝取士,自有科举正途。今另设‘传习所’,授以工技之学,虽曰储才,然恐年轻人心生旁骛,轻视经义,长远看来,于教化人心未必是福。”
这话虽未点名,但矛头直指传习所可能带来的“学风”冲击。
消息传到叶明耳中,他心知这是来自传统文官体系的又一次警告,比之前的商业窃密和学术诋毁更加隐蔽,也更具威胁。
正当叶明思考如何化解这股来自礼部的软钉子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契机出现了。
那日,叶明正在测试传习所新制的教学用具——一套大型的杠杆、滑轮、斜面演示模型。
叶瑾照例跟在旁边,看得目不转睛。当工匠操作一套复杂的滑轮组,轻松吊起一块沉重的石锁时,叶瑾忽然扯了扯叶明的袖子:
“三哥,这个滑轮组,和‘瑾车’省力的道理是不是一样的?都是用了绳子绕在轮子上,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和大小?”
叶明赞许地点头:“瑾儿说得对,原理相通。”
叶瑾眼睛亮晶晶的,继续发散思维:“那……如果用在井上打水,是不是也可以省力?如果用在盖很高的房子时,把砖石吊上去,是不是也比人力挑上去快很多?”
她稚嫩的声音在工棚里显得格外清晰,不仅叶明,连旁边几位参与测试的工匠和恰好前来商议课程安排的林文博都听到了。
林文博猛地一拍脑袋,激动道:“小姐真乃天授之思!滑轮组用于工程营造,古籍虽有零星记载,然并未系统应用!若能将此理推广于各处工地,不知能省却多少民力,加快多少进度!此乃格物致用之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