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弟,此物若成,功在千秋啊!”太子李君泽看着那结构简单的“改犁”,感慨万千,“往日只觉格物之学校弩造车有趣,未曾想竟能深入田间地头,解万民耕作之劳!这才是真正的经世致用!”
叶明谦逊道:“殿下过誉。此乃格物院本分。若能以此微末之技,稍解农人辛劳,增益些许产出,便是莫大功德。”
随着这一项项贴近民生的成果不断涌现,那些关于“奇技淫巧”、“动摇国本”的攻讦之声,虽然并未完全消失,却显得越来越空洞和无力。
毕竟,能省力搬运的“瑾车”、价廉物美的“改良黄草纸”、可能提升耕效的“改犁”,这些实实在在的好处,是任何人都无法抹杀的。
就连一些原本持保守态度的官员,在亲眼见到或亲耳听闻这些物事的效用后,也开始私下里对格物院产生了兴趣。
这一日休沐,叶明难得清闲,在国公府的后花园凉亭里看书。叶瑾兴冲冲地跑来,手里拿着一个用竹条和标准小齿轮做成的、结构精巧的小风车。
风一吹,风车叶片转动,通过一组齿轮,带动下面一个小木槌,一下一下地敲击着小木鱼,发出清脆的“笃笃”声。
“三哥你看!我自己做的‘齿轮风车敲木鱼’!”叶瑾献宝似的举着,“用了格物院的标准小齿轮,一点都不卡!”
叶明接过这充满童趣和巧思的作品,仔细看着那顺畅转动的齿轮组,心中满是感慨。
标准的理念和工具,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妹妹这样的小孩子,并能被她熟练运用来创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