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5章 百炼成钢

兵械院的锻打声比往日更加密集,空气里弥漫着铁水与汗水混合的气息。破虏弩Ⅱ型的量产正式启动,巨大的压力也随之而来。

叶明站在流水线的尽头,眉头紧锁地看着面前堆积的“弩机匣”——这是连弩最核心的部件,负责控制箭矢的连发机构。

“大人,还是不行。”赵德柱老匠人捧着一个刚淬火完成的匣子,满脸愁容,“您看这裂纹...十件里能有三件完好就不错了。”

匣体表面蜿蜒着细密的裂痕,像干涸的土地。叶明拿起匣子掂量,触手微温,显然刚经过淬火处理。

他仔细查看裂纹走向,又对比了旁边几个废件,心中了然。

“问题出在淬火工艺上。”叶明指向图纸上弩机匣的应力集中点,“这里壁厚变化剧烈,热胀冷缩不均,急冷时应力释放不开,自然开裂。”

老赵一脸茫然:“应力...是何物?”

叶明拿起一块软泥,捏成匣子的形状:“好比这泥坯,受热膨胀,遇冷收缩。”

他用手指在模拟壁厚变化处一按,泥坯立刻裂开,“此处收缩受阻,便产生内部拉扯之力,是为‘应力’。解决之道...”

他目光扫过炉火正旺的锻打区,“试试‘热锻冷淬’。”

他详细解释:锻造完成后,趁部件尚有余温(约300-400度,手触微烫但不灼伤的程度),立刻浸入温热油中缓冷,而非冰冷的井水。

待整体温度均匀降至常温,再对关键受力部位进行局部快速水淬,增强硬度。

工匠们将信将疑。第一只按新法处理的弩机匣出炉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匣体黝黑光滑,敲击声清脆悠长,再无一丝裂纹!

“成了!真成了!”老赵激动得声音发颤,捧着匣子如获至宝。流水线的瓶颈豁然贯通,合格率飙升到八成以上。

弩机匣的问题刚解决,新的麻烦接踵而至。

负责弓弦制作的工匠愁眉苦脸地找到叶明:“大人,新弩力道太大,牛筋弦磨损得太快了!一副弦用不到百次就松垮断裂。”

叶明拿起一根断裂的牛筋弦仔细端详。断面参差不齐,显然是反复拉伸疲劳所致。

他沉吟片刻:“试试复合编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