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回京

堂下一位寒门出身的郎中激动得手指微颤:"大人,这忠诚度如何评定?"

"问得好。"叶明微微一笑,"一是长官评语,二是同袍评价,三是实战表现。具体细则在第十七页。"

他特意补充,"为防止长官徇私,评语需与监察御史的记录对照,差异过大者要接受调查。"

几个世家出身的官员脸色已经不太好看。

叶明视若无睹,拿起第二本册子:"其二,《军械监造制》。兵部将成立'兵械院',专司武器改良与制造。"

他拍了拍手,门外立刻有侍卫抬进三架崭新的连弩。弩身泛着冷光,机括精密得令人叹为观止。

"此弩正式定名'破虏弩',射程二百三十步,可连发十二矢。"叶明亲自演示装填,"更重要的是,我们改进了制造流程。"

他展开一幅流程图,上面详细标注了三十道工序:"以往一个工匠从头做到尾,三日才能完成一架。现在三十人分工协作,一日可出十架!"

堂内一片哗然。老工匠赵德柱颤巍巍地抚摸着弩机,老泪纵横:"大人...这、这是要给边军都换上吗?"

"三个月内,先换北疆十万大军。"叶明肯定地点头,"赵师傅,您负责组建第一支百人匠队,工钱按件计酬,多劳多得。"

赵德柱噗通跪下,重重磕了个头:"老朽代边关将士谢大人恩德!"

叶明连忙扶起老人,随即拿起第三本册子,语气陡然转冷:"其三,《军需监察制》。今后所有采购,需三家比价,质量由使用将士亲自验收,付款前还需监察御史核验。"

他目光如刀,扫过那几个与王家关系密切的官员:"过去那种以次充好、虚报价格的事,本官希望到此为止。"

散会后,叶明刚回到值房,李天宝就凑上来低声道:"少爷,王大人离开时脸都青了,直接往二皇子府上去了。"

叶明轻笑一声:"让他去。"他展开一张图纸,"去工部把刘侍郎请来,就说'流水线'的改进方案我画好了。"

接下来的日子,兵部以惊人的速度变革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