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元朝当年乱了几十年,都快到末期了,才想起来还没给前朝修史,于是匆匆忙忙就把宋金辽史书给整了出来,导致《宋史》里面并没有记录宋慈的事迹。

这并非宋慈不出名,而是在宋金辽三史中,经常会出现,名人高官没有被记录,反倒一些小人物的事迹被记录下来。

这就是因为修史太匆忙,什么都往里面塞导致的。

关于宋慈的史书记载,还要到清朝的陆心源多方收集资料,编成了一本《宋史翼》,这才将宋慈给记录了上去。】

...

“哼,这元朝,真是烂泥扶不上墙!乱七八糟的破事一大堆!”

赵匡胤冷哼了一声。

...

“你,赵匡胤,哼,我大元现在就开始修史,要修得非常的认真,非常的真实!实事求是!”

忽必烈冷哼了一声。

...

【前面咱们说道,宋慈的父亲是一名推官,因此宋慈从小就对破案一事非常有兴趣。

在担任了广东提点刑狱之后,他开始大展拳脚。

虽然八个月内就处理了两百多起案件,但宋慈并没有敷衍了事,而是每一个案件都会亲自过问。

他在当广东提点刑狱期间,有鉴于当时以及历史上有很多案件都是稀里糊涂的,造成了很多的冤案。

所以他便下定决心,总结编纂《洗冤集录》。

在他人生的最后一年,也就是在湖南提点刑狱期间,世界第一本法医巨作《洗冤集录》终于完成。

...

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恤刑慎狱,直理刑正。”

意思就是在少用刑罚,谨慎审理,断案要讲究证据,判罚需要正直。

在洗冤录的序言里,他就直接说明:

“狱事莫重于大辟,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

意思是,在刑狱之事中,死刑是最重的刑罚,所以案件的真相最重要,而想要找到真相,最重要的就是通过检验,找到证据。

因为这是掌握了别人的生死大权,掌握了别人是否能够沉冤昭雪的关键,所以必须要慎重。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