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仅知道不定型在最近上百年在环太阳系的排兵布阵。这些排兵布阵全部被视界遮掩了,也很清楚外界支援军的明争暗斗,知道视界的破裂,以及即将触发的局势。
尽管在当时,他们也只能想象一场无比宏伟的战争,一次波及所有生物的搏斗,一个正在尝试扩张到无限的死亡。
李明都和丹枫白凤做出了彼此都认可的部署。这个部署非常好懂。
当时,他们在旬始星上汇聚了一批支持者。所有支持者随他们一起坐船离开,避开危险的区域,尝试接近奥尔特云,也就是太阳系的边境。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留下一个小的救生船,尝试与二十八璇座达成一个条约。
条约的内容也非常好懂,标记过海号的船队,在必要的时候掩盖他们的船迹,并且不伤害他们。
而作为回报,他们会协助第二支援军的所有军事行动,提供后线的军事情报。
卓玛再次从冬眠中醒了,再次来到了过海号。这时的过海号已经不能给她提供任何的安全感。
先前正至的六垠崩塌让半边的天空余晖通明,犹如雾霭茫茫动荡,弥漫着乳白色的光景。人们躺在冬眠舱里,在沉睡之中做着拯救世界的梦想,想着独自解救太阳和大地,甚至想着能为被叫做伟大的事情而壮烈地死。
过海号在茫茫太空中小心翼翼地前进,就像是一个虫子在走过巨人们的脚旁。它不能发出任何的声音,不管它是一只益虫还是一只害虫,任何一个巨人都可能一脚把它踩死。
这就是卓玛吉祥的感觉。然而她却保持了沉默,没有在丹枫白凤、李明都、遥山几微以及本巴那钦还有其他人对部署的讨论中发表任何意见。而到了部署结束后,她才恍然地从一种惊愕的恐惧中觉醒了。她觉得要发表自己的意见了。
于是她独自觐见了丹枫白凤。
一块石头想要让大地回心转意。
本巴和多吉已经是无可救药的了。但她却认为丹枫白凤的理性能够反过来支持她:
“我仍然不明白,为什么你们一致认为李明都能够得到原形人类的认可,认为他可以开启原形人类的遗产,认为他能够接触玄枢之门,认为他真的可以干涉六师的指令——我觉得这些都是可以商榷的问题吧。”
她挺直了自己伤痕累累的颈脖,说出了心底最危险的揣测:
“会不会——我是说——李明都在欺骗我们?也在欺骗你。他根本回答不了你的问题。他是个疯子,只是想要借助力量,来满足他变态的、不知所谓的、愚蠢的欲望和幻想。”
逐渐在红移和蓝移中拉长的宇宙游荡着神秘的光点,像是一闪一闪的火光。东方、西方、南方、北方,到处是被人类世界掌握在手里的星宿。整个狭窄的银河都已被置入生命的手中,已知的世界显得如此枯燥乏味,让丹枫白凤感到狭窄,感到无处伸展,感到痛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她的人形在轻轻地哼唱,随后问道:
“那你觉得应该要怎么做呢?”
卓玛毫不犹豫地回答说:
“现在是个机会。我们应该留下来,向第二支援军全面投降,请求第二志愿军的引渡。”
丹枫白凤的人形再一次轻轻地笑了。她的投影趴在卓玛的背后,线条构成的脸庞靠在了卓玛的肩膀上。她说:
“那我也告诉你一件事吧。他如果骗了我,那我也骗了他……先前,他嘱托我要和二十八璇座讲,和东边的、西边的、南边的、北边的去讲……其实我确实有很多机会,我遇见过积尸宿,也碰到过造访的使者,但我什么都没有说。”
卓玛猛地转头质问道:
“为什么?”
丹枫白凤的投影随之消散:
“因为结果都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事情,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事情没必要去做。”
而一眼看不出结果的事情,才有值得追索的价值。
未知是理性追求的基点。
然而权力的意志,却不允许脱离掌控的未知。
人类世后期,在过海号之外,丹枫白凤还建造了汲井、琢磨、察明、求真等十艘武装小船。以过海号为首的这支船队开始加速了。它加速的瞬间,引起了六师的惊怒。因为列缺方法进入临界光速必然会留下对称性破坏的航迹,这个航迹会致使旬始星的暴露。
但六师已经不可能追上过海号,只能开始推动星球、修建防事,期望能够在不定型的围剿中找到存在的火光。
人类世后期第一百三十年至两百年之间,留存在旬始星上的李明都复制体戴上头罩,在救护旋筒向上,走到了旬始星荒凉的地表。
环太阳系的太空依旧微微发白,太阳系崩溃的六垠亮得像是一颗发红的太阳,在苍茫的光海上飘荡。过海号已经进入到了临界光速,消失在了灿烂的太空之中,所有的交流也就全部消失了。
这个复制体独自一人在空旷的山顶,默默地注视着视界边境上崎岖的光线,一动不动地凝视着深邃的繁星。
天地寂然无声,缄默得像是一个人的教堂。
由于历史的缘故,这个复制体留存下来的情报很少。但唯一明确的一点是,他肯定知道过海号有一种欲求,就是和人类世界并肩合力,也知道过海号的坐标情报,知道有这么一群人以及被叫做他本体的东西很可能正乘着过海号远航。
换而言之,他很可能也清楚地明白自己是个复制体,也就是说,他是甘愿、凭着自己的意志愿意留在这里的。
过海号内部的时间随着外部速度的拉长,越变越慢。
可以被称为原形的李明都没有冬眠,而是在和丹枫白凤讨论第二支援军进入包围圈后可能的战略安排。主要是丹枫白凤在讲。
“按照既往的经验,会继续打预言战,本质是基于技术优势的情报围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