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式步兵炮具有轻便、灵活的特点,非常适合在复杂的山地和丘陵地形作战。赵章成深知这一点,他决定从基础训练抓起。
在训练场上,他亲自示范如何操作 92 式步兵炮,从装填炮弹的姿势到瞄准的技巧,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战士们在他的指导下,逐渐熟悉了这一武器。
而在整个炮兵体系中,形成了明确的分工。朱瑞重点负责重炮团的建设。重炮团的火炮威力巨大,是战场上的攻坚利器。
朱瑞深知重炮的重要性,他四处搜罗相关的技术资料,组织技术人员对重炮进行维护和改进。
他还注重培养重炮团战士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因为操作重炮需要多个岗位的密切配合。在他的努力下,重炮团的战斗力逐渐提升。
李有才则重点负责远程火炮团。远程火炮能够在较远的距离对敌人进行打击,为部队提供有力的火力支援。
李有才积极探索远程火炮的射击精度和射程的提升方法。他带领战士们进行了大量的实弹射击训练,根据不同的天气和地形条件,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射击方案。
赵章成负责的近程火炮团,主要承担着近距离支援步兵作战的任务。在训练中,赵章成特别强调与步兵的协同作战能力。
他组织近程火炮团与步兵部队进行了多次联合演练,让战士们熟悉在不同战斗场景下如何为步兵提供及时、准确的火力支援。
同时,对于迫击炮团,武亭也在持续不断地培养更多的迫击炮人员。迫击炮具有操作简单、机动性强的特点,在战场上应用广泛。
武亭深知人才是关键,他在训练基地里,耐心地教导新学员们如何操作迫击炮。从迫击炮的组装到射击角度的调整,每一个步骤他都亲自指导。
那些培养出来的迫击炮人员,连同迫击炮一起被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不同的部队。
例如骑兵团的连一级迫击炮排,得到了这些迫击炮人员的补充后,战斗力得到了显着提升。
在一次与日军的遭遇战中,骑兵团的迫击炮排迅速展开,对日军进行了猛烈的炮击,有效地压制了日军的火力,为骑兵团的冲锋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些炮兵人员和 92 式步兵炮人员随时听从指挥,他们就像一颗颗螺丝钉,紧密地嵌入到整个作战体系中。而炮旅则作为一个重要的炮兵培训机构和支援部队,发挥着关键作用。
炮旅不仅承担着培养炮兵人才的任务,还作为一个规模初具的炮兵体系,随时为各部队提供支援。
各团分配到的炮营,是真正每天在战场上与小鬼子进行战斗的炮兵力量。这些炮营的战士们,怀着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在战火中锤炼自己的意志和技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训练,炮旅的战斗力有了显着提升。陈振华决定进行一次演习训练。他组织了一场模拟战斗,让炮旅与其他部队进行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