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战略举措,一方面是为了削弱日军在山西的力量,逐步瓦解日军在晋省的军事布局;另一方面,也是希望通过强大的军事压力,促使更多晋绥军将士清醒地认识到局势,摒弃错误的立场,毅然决然地弃暗投明。
此时的晋绥军,大部分力量集中在太原、吕梁以及阳泉等地的县城,他们仿佛置身于日军与八路军的双重压力之下的风暴中心,正面临着艰难而关键的抉择。
在这样的严峻局势下,王靖国、郭静云等人积极响应陈振华的指示,迅速行动起来,通过各种秘密而有效的渠道,与那些仍在抵抗的晋绥军将士取得联系。
他们精心挑选了一批口才出众、善于说服的人员,秘密潜入晋绥军的营地,向将士们详细传达当前的战局以及投降后的政策与待遇。
“弟兄们,我们已经清晰地看到了光明的抗日道路,八路军是真心实意地为了咱老百姓,为了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而战。现在投降,我们就能携手并肩,一起打鬼子,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在他们苦口婆心的努力劝说下,一些晋绥军将士开始动摇。他们亲眼目睹了忻州之战后八路军对投降将士的妥善安置,看到了八路军真诚的态度和抗日的坚定决心,也深刻感受到了日军在战场上的残暴与不得人心。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晋绥军将士经过内心的挣扎与权衡,最终选择放下武器,向八路军投降。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投降的晋绥军将士也陆续被有条不紊地送往石家庄、邢台、邯郸和安阳,加入到集中训练的队伍当中。他们的到来,为这支正在茁壮成长的抗日力量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血液。
此时在邯郸的训练场上,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完全穿透薄雾,嘹亮而激昂的军号声便准时响起,如同战斗的号角,划破宁静的天空,唤醒了沉睡中的将士们。
小主,
晋绥军将士们如同听到冲锋命令的战士,迅速而敏捷地起床,熟练地整理好略显破旧但却无比整洁的军装,以整齐划一的队列迅速集合在宽阔的训练场上。
八路军的教官们精神抖擞、身姿挺拔地站在队伍前,以洪亮而有力的声音开始了一天紧张而充实的训练。
“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向前看!”教官们的口令声清脆响亮,如同洪钟般在训练场上回荡。
晋绥军将士们全神贯注,认真而准确地执行着每一个动作,力求做到完美。队列训练结束后,紧接着便是紧张而刺激的战术演练。
教官们详细而深入地讲解着各种复杂多变的战术动作和关键要领,然后亲自以身示范,动作娴熟而利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