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五万大军兵临江夏,旌旗蔽日,营垒如林。刘协遣刘备刘琦据城而守。
桐柏山北麓,夏侯渊的偏师也与荀彧派遣的守军发生数次小规模接战,彼此试探,均未敢轻举妄动。整个战线,如同一张拉满的弓,弦已绷紧,却引而不发。
临湘行宫内,气氛远比前线更为凝重。刘协与诸葛亮、徐庶、戏志才等核心谋士,正对着巨大的沙盘和无数情报汇总,苦苦思索着曹操的真实意图。
“陛下,曹仁用兵,向来讲究‘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其兵临江夏,看似声势浩大,并没有像样的攻势,更像是在……等待什么。”诸葛亮羽扇轻摇,目光深邃地落在代表樊城的模型上。
徐庶接口道:“夏侯渊在桐柏山亦是如此,虚张声势多于实际进攻。曹操投入近六万兵力,若只为牵制,代价未免过大。其背后必有深意。”
戏志才将一份来自许都的密报呈上:“靖安司内线冒死传出消息,曹操近日在朝堂之上,大肆宣扬陛下‘僭越称尊,祸乱荆楚’,声称要‘替天行道,剿灭伪朝’。司马懿更是连上奏章,鼓吹‘荆南富庶,得之可定天下’,力主将战略重心南移。”
刘协看着情报,眉头紧锁。曹操和司马懿如此高调地将矛头直指荆南,符合常理,但结合前方战场的“雷声大雨点小”,总让他感觉有一丝不对劲。当所有迹象都指向一个显而易见的答案时,往往意味着背后隐藏着更大的图谋。
“孙权那边有何反应?”刘协问道。
“鲁肃已返回江东,我方与江东的谈判仍在进行,孙权态度暧昧,既未答应陛下的条件,也未明确拒绝。江东水师主力依旧聚集在柴桑一带,按兵不动。”徐庶回答。
“曹操高调南侵,孙权按兵不动……”刘协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这不符合孙权的性格。他若真心与曹操联盟,此时即便不全力进攻江夏,也该有所动作,牵制我军。若他无心联盟,更该趁曹操与我纠缠,巩固自身,或示好于我……如此静观其变,倒像是……在等待一个更好的入场时机,或者,他的目标根本不在我这里?”
诸葛亮眼中精光一闪,羽扇停在胸前:“陛下所言,亮亦有所思。曹操、司马懿此番举动,宣传造势过于刻意,仿佛生怕我们不知道他们要全力进攻荆南。而孙权,这位最善审时度势的‘聪明人’,此刻的沉默,反而显得异常。”
他走到沙盘前,目光越过长江,落在了淮南广袤的土地上:“陛下可还记得,去岁张辽将军之事?吕布因此对张辽猜忌日深,淮南内部已然不稳。曹操若此时大举南征与我死斗,无论胜负,其侧翼的吕布,这根反复无常的‘肉中刺’,会作何反应?吕布会不会趁曹操后方空虚,再次袭扰兖、徐?此乃曹操心腹之患,他岂能不防?”
刘协脑中如同划过一道闪电!思维瞬间像是被激活了。是了!所有人都认为曹操的首要敌人是刚刚崛起、手握大义名分和“雷火”之利的自己。但在曹操看来,近在咫尺、勇武无双却毫无信义可言的吕布,其威胁可能更为直接和迫切!尤其是经历了张辽事件后,吕布与曹操之间那脆弱的“关系”早已名存实亡。
“声东击西!”刘协猛地站起身,声音带着一丝冷冽,“曹操和司马懿的真正目标,恐怕不是朕的荆南,而是淮南的吕布!他们大肆宣扬进攻荆南,一是为了麻痹吕布,让吕布以为可以坐山观虎斗;二是为了牵制朕的兵力,使朕无法救援淮南;三嘛……说不定还能借此试探孙权的态度,甚至引诱孙权一起瓜分吕布!”
此言一出,殿内众人皆惊,随即露出深思之色。
戏志才迅速翻查关于淮南和徐州的最新情报:“近日确有零星消息,徐州沿海一带,出现不明身份的船队活动,规模不大,行踪诡秘。原以为是海盗或江东斥候,如今看来……”
“是了!”诸葛亮羽扇再次轻摇,思路愈发清晰,“若亮所料不差,曹操明攻荆南,暗地里必已派遣精锐,借道青州或利用水师,自海上或沿淮水支流,秘密向淮南边境集结!只待我军与曹仁、夏侯渊陷入胶着,便会以雷霆之势,突袭下邳!”
他看向刘协,语气凝重:“而孙权……他很可能知情,甚至参与其中!陛下要求他调走步骘,他迟迟不决,或许并非不愿,而是步骘在苍梧,本就负有监视、甚至随时准备北上配合曹操,夹击吕布的使命!鲁肃前来假意修好,不过是双重烟雾,既迷惑陛下,也让吕布放松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