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怀远眼中含笑,点了点头。这第一步,算是迈出去了。
接下来的日子,林怀远的教学方式愈发“离经叛道”。
他让星源将手掌虚按在不同弟子或自愿前来配合的患者的穴位上,不去记忆穴位名称,而是纯粹地去“感受”那皮肤之下,气血如同溪流般奔涌、交汇、变化的“景象”。星源对能量流动敏感至极,往往能比寻常医师更早、更清晰地感知到患者体内气息的郁结、亏虚或紊乱。
他带着星源观察艾灸时,艾热如何像温煦的太阳,穿透皮肤,沿着经络缓缓推进,驱散寒湿;观察针刺时,银针如何像精准的钥匙,打开气机闭塞的门户,引动经气归源。
他不要求星源立刻理解背后复杂的医理,只让他记住那种“感觉”,那种能量变化的“画面”。
这种教学方式,效果是惊人的。星源的进步堪称一日千里,他对草药特性的理解、对患者病气的感知,以一种近乎本能的方式飞速提升。他甚至在药田里,能无意识地引导自身微弱的真气,安抚一株濒死的灵植,使其重新焕发生机。
然而,这种颠覆传统的教导,也引来了一个人的忧虑。
这日傍晚,小满处理完学宫日常事务,来到后山药田寻找林怀远,正好看到星源正趴在地上,聚精会神地“聆听”一株七叶七星花的低语,时不时还伸出手指,小心翼翼地触碰花瓣,仿佛在交流。而那株平日里颇为娇气的灵花,竟在他手下舒展叶片,散发出愉悦的波动。
小满看着这一幕,眉头微蹙。她走到静立一旁的林怀远身边,低声道:“师父。”
林怀远没有回头,目光依旧落在星源身上,温和应道:“嗯。”
小满斟酌了一下语句,还是将心中的担忧说了出来:“师父,您对星源师弟的教学……是否过于侧重‘感’与‘悟’,而忽略了根基的夯实?《内经》、《本草》乃医道之基石,经络穴位是施治之准绳。若不将这些基础理论烂熟于心,融会贯通,将来临证,只怕……如空中楼阁,镜花水月。弟子担心,他如今进步虽快,但根基不牢,未来恐遇瓶颈,甚至行差踏错。”
她的担忧不无道理。传统中医传承数千年,其理论体系庞大而严谨,强调的就是循序渐进,基础牢固。林怀远现在的教法,确实像是在走一条无人尝试过的险路。
林怀远闻言,缓缓转过身,看向自己这位一向沉稳持重的大弟子。他脸上并无不悦,反而带着一丝欣慰,小满能提出此问,说明她真正在思考医道的传承,而非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