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雨夜反戈

公安局大楼的监控指示灯像一只只猩红的眼睛,在雨夜中无声地注视着每个人。林宇站在走廊里,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对手的监视之下。

“立即切断所有外部网络连接!”徐达远下令,“技术队,检查整个大楼的监控系统!”

一小时后,结果令人震惊:不仅监控系统被入侵,就连内部通讯网络都被植入了后门程序。更可怕的是,在服务器机房发现了一个极其隐蔽的窃听装置。

“军事级别的设备,”技术队长脸色发白,“至少已经运行了三个月。”

这意味着,三个月来所有的会议、讨论、行动计划,都可能被对方了如指掌。

林宇突然想起什么:“杨教授...他交代得太容易了。”

审讯室监控回放显示,杨教授在交代过程中多次无意识地摩挲左手腕——与之前案件中嫌疑人的小动作如出一辙。

“他在演戏?”徐达远难以置信,“为什么?”

林宇沉思片刻:“转移注意力。让我们以为抓住了大鱼,实际上...”

话未说完,拘留所打来紧急电话:杨教授在拘押室内突发心脏病,送往医院途中抢救无效死亡。

“太巧了。”林宇和徐达远异口同声。

尸检由林宇亲自进行。结果令人震惊:杨教授体内检测出一种罕见毒素,可通过皮肤接触缓慢释放,最终引发心脏骤停。

“他是被灭口的,”林宇得出结论,“而且他早知道会这样。”

在杨教授的衣物中,发现了一个缝在内衬里的微型胶囊,已经破裂。显然,这是他早就准备好的“最后手段”。

案件再次陷入僵局。但林宇注意到一个细节:杨教授左手食指有个不太明显的墨迹,像是某种特殊墨水。

技术队用特殊光源照射,墨迹显形——一组坐标和时间:明晚十点,西山观景台。

“这可能是他临死前想传递的信息,”林宇分析,“也许是他良心发现,也许是对组织的报复。”

第二天晚上,雨依然没停。西山观景台在雨雾中若隐若现,能见度极低。特警队提前布控,将所有可能接近的路线都封锁了。

九点五十分,一个撑伞的身影出现在观景台。不是预料中的组织成员,而是个意想不到的人——刘永新。

“师父?”林宇从隐蔽处走出,“您怎么在这里?”

刘永新转过身,脸上带着复杂的表情:“杨教授是我老朋友。他昨天托律师给我带了封信,让我今晚务必来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