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称它为‘灵能流转塔’。”墨尘开始讲解,“传统能量结构追求稳定,但这套设计的核心思想是动态平衡。”
他详细解释了设计原理:通过多重符文环的相互制衡,使能量在系统内循环流动,而不是静止储存。这种设计理论上可以大幅提高能量利用效率,但风险也显而易见——一旦平衡被打破,整个系统将迅速失控。
“很激进的设计。”主评委,学院的能量学泰斗周老先生评价道,“理论效率比现有最佳结构高出百分之四十,但稳定性...你如何保证它不会崩溃?”
墨尘调出模拟数据:“我引入了林砚首席教导的‘动态平衡符文’,它能够实时监测系统状态,并进行微调。在三千次模拟测试中,系统均保持了稳定。”
评委们交换着眼神,既有赞赏,也有疑虑。
“那么,让我们进行实体测试吧。”周老先生最终道。
墨尘将设计图导入实体化装置,一座小巧精致的灵能塔模型出现在演示台上。随着能量注入,塔身开始发出柔和的光芒,能量在其中流畅运转,效率确实远超常规设计。
小主,
“能量效率达到理论值的百分之九十八,不可思议!”一位评委惊叹道。
然而,就在测试进行到最关键阶段时,异变突生。或许是实体化过程中的微小误差,或许是墨尘计算中的疏忽,塔身的能量流动突然加速,超出了预定参数。
“警告,系统接近临界点!”AI系统发出警报。
演示台上,灵能塔开始剧烈震动,光芒变得刺眼而不稳定。观众席上响起一阵惊呼,几位评委已经准备启动紧急关闭程序。
墨尘心跳加速,冷汗瞬间浸湿了后背。他看到了那个错误——一个他原本认为无关紧要的符文连接点,在实体化后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共振效应。
怎么办?强行终止测试意味着失败,但继续下去可能导致系统彻底失控。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林砚的教导在他脑海中响起:“真正的平衡不是避免变化,而是在变化中保持核心。”
墨尘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他没有尝试强行压制系统的波动,而是迅速调整了那几个动态平衡符文的参数,引导过剩的能量在系统内形成新的循环路径。
“他在做什么?”一位评委惊讶道,“这样会进一步增加系统压力!”
但墨尘的动作坚定而精准。他仿佛不是在对抗系统的失控,而是在与它共舞,引导那股狂暴的能量找到新的出口。
几秒钟后,奇迹发生了。灵能塔的震动逐渐平息,光芒恢复了稳定,而能量效率甚至比之前更高!
“系统稳定!效率...效率达到理论值的百分之一百零三!”监测员难以置信地报告。
演示场内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周老先生走到墨尘面前,眼中满是赞赏:“了不起,年轻人。你不仅设计了一套创新的能量结构,更难得的是,你在危机面前保持了冷静,真正理解了平衡之道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