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信息深潜与暗流协议

“引路者”星舰如同一道融入阴影的利刃,悄无声息地切入“碎星之环”外围的扭曲阴影带。这里空间结构脆弱,规则紊乱,充斥着未被完全抚平的远古能量疤痕,是绝佳的潜伏点,也同样可能是“收割者”侦查单位理想的藏身之所。

艾拉将星舰的引擎输出降至维持基本隐形的阈值,所有非必要的能量辐射都被严格抑制。她如同一个潜入深海的猎手,不仅收敛了气息,更将自身的存在感降至最低。面对技术层次未知且专精于信息窃取的“收割者”,任何微小的疏忽都可能招致灭顶之灾,甚至暴露《变量公约》网络更多的秘密。

她并未直接动用大范围的规则扫描,那无异于在黑暗中点燃火炬。取而代之的是,她释放出数以万计微米级别的“静默探针”。这些探针本身几乎不携带能量特征,其材质能完美模拟宇宙尘埃,它们唯一的使命,是捕捉空间中那些最细微的、非自然的信息熵增与规则层面的“摩擦痕迹”——这正是高维信息操作几乎无法完全避免的副产品。

探针的数据如涓涓细流汇入“引路者”的主脑。艾拉的心神与处理核心高度同步,在海量的环境噪音中,进行着极其精密的模式识别。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阴影带内只有远处脉冲星规律性的微弱闪光和能量涡流偶尔的嘶鸣。

突然,一组异常数据被标记为高亮!在某个空间褶皱的深处,检测到了一种极其隐晦的、周期性的信息“抓取”动作残留。这种残留非常淡薄,但其模式与之前在“理性统合体”外围捕捉到的“收割者”特征高度匹配!它们像幽灵般,正试图将触须伸向“碎星之环”内部,目标直指“共鸣之歌”文明最活跃的灵能谐振区。

找到了!

艾拉没有轻举妄动。她继续投放更多探针,小心翼翼地构建着目标区域的动态模型。一个模糊的轮廓逐渐清晰:那并非一艘传统的舰船,更像是一个不稳定的、不断在虚实之间切换的高维信息锚点。它没有固定的形态,其存在本身就像是一个不断在空间结构上“钻孔”以窃取信息的小型黑洞。

直接攻击这个锚点风险极高。且不说能否一击摧毁,其失控可能引发的局部规则崩塌,足以对邻近的“共鸣之歌”文明造成灾难性影响。

就在艾拉权衡对策之时,那道属于“谐律盟约”的、带着“共情”特质的波动,再次如同轻柔的羽毛,拂过她的感知边缘。这一次,波动中携带的不再是模糊的意象,而是一段高度加密的、结构严谨的战术数据包。

数据包在艾拉意识中迅速解密,呈现出一套精妙的 “共振屏蔽”与“信息伪装” 联合方案。

· 共振屏蔽:利用“引路者”星舰的规则操控能力,在“收割者”锚点与“共鸣之歌”灵能网络之间,编织一层动态的、模拟自然能量背景的“隔断滤网”。这并非硬性阻挡,而是让“收割者”的窃取触角仿佛总是抓向一片虚无的“海市蜃楼”,无法触及真实的数据流。

· 信息伪装:同时,“谐律盟约”提供的方案建议,由艾拉这边主动释放一组经过精心设计的、模拟“共鸣之歌”文明正常发展状态下可能产生的、但实则蕴含了逻辑陷阱和错误指向性信息的“诱饵数据流”。这套方案甚至贴心地附上了模拟数据流所需的灵能谐振参数和情感波动模板,其精细程度,仿佛“谐律盟约”对“共鸣之歌”的了解不亚于艾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