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清流浊浪 暗箭难防

朝堂上的风波虽被林维岳与赵铁衣联手压下,但水面下的暗涌却愈发湍急。杜文渊与福王萧永等人并未就此罢休,明面上的争执转为更隐秘的运作。他们深知,直接反对帝后定下的星火阁国策是取死之道,于是转换策略,将矛头指向了星火阁的“具体弊端”与执行者。

数日后,几份措辞严谨、引经据典的奏折,通过通政司,悄然送达内阁。奏折并非来自杜文渊或福王等核心人物,而是由几位以“清流”、“直臣”自居的御史和翰林院所上。内容看似客观,实则字字诛心:

其一,弹劾星火阁某些分院“考核不公”,有教习收受地方豪绅贿赂,使其子弟轻易通过选拔,挤占寒门名额,违背星火阁“唯重品性”之初衷。

其二,列举实例,指称某地星火阁弟子凭借武力,干预地方诉讼,与官府差役冲突,有“以武犯禁”之嫌。

其三,质疑星火阁耗费巨资研发的某些“新式炼气法”与“战阵合击之术”华而不实,远不如传统宗门秘传,乃“劳民伤财”。

其四,隐晦提及,星火阁势力膨胀,已自成体系,各地分院掌事权力过大,恐形成“国中之国”,长此以往,尾大不掉。

这些奏折,避开了直接否定星火阁本身,而是抓住其在快速扩张中必然出现的一些管理疏漏、个别人员行为不端以及理念认知差异等问题,无限放大,扣上“违背祖制”、“破坏法度”、“浪费国帑”、“威胁集权”等大帽子。其言辞犀利,证据看似确凿(至少部分是真实存在的个案),极易煽动不明真相者,尤其能引起那些本就对星火阁心存不满的守旧势力和利益受损者的共鸣。

“清流攻讦,最为棘手。”林维岳在值房内,将几份奏折递给前来商议的赵铁衣和青禾(她亦被特许参与核心议事),眉头紧锁,“他们占据道德高地,所言又非全然空穴来风。若处理不当,易失士林之心,寒天下人之望。”

青禾仔细翻阅着奏折,清冷的脸上看不出喜怒,但指尖微微用力:“考核不公、弟子恃武凌弱之事,各地分院偶有发生,总阁已有察觉,并一直在内部整顿。然,此等个案被他们集中罗列,夸大其词,其心可诛。”她管理星火阁多年,深知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任何庞大组织都难免有害群之马,但被对手如此利用,仍让她感到愤怒。

赵铁衣冷哼一声,铁掌按在奏折上:“干预诉讼?西陲都护府下,星火阁弟子协助官府清剿马匪、维持地方安宁之事比比皆是!怎不见他们上表旌功?至于新式炼气法与战阵之术是否有效,边境将士的血战功勋便是最好证明!我看他们是闭目塞听,坐井观天!”

“愤怒无用。”林维岳摆手制止了赵铁衣,“他们此举,意在舆论,意在动摇星火阁的根基——人心与法理。我们必须谨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