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再追求提出复杂问题,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铁蛋的“标准操作流程”和“实时监测反馈”本身上。他尝试在完成各种标准动作时,故意制造一些极其微小、但恰好处于“正常”与“异常”临界点的偏差。
比如,在绘制标准符文时,将某一笔的弧度控制得比标准值“圆滑了那么一丝丝”;
在引导能量循环时,让流速在某个节点“微妙地快了百分之零点五”;
甚至,在呼吸节奏上,刻意与铁蛋记录的“最佳修炼呼吸频率”产生几乎无法察觉的差异……
他像是一个顶尖的黑客,正在用最细微的输入,测试着庞大系统的边界和脆弱点。
大部分尝试都石沉大海,铁蛋的评估系统稳定运行。但偶尔,当他制造的偏差恰好“卡”在某个特定的、或许是多个监测模块交叉判断的模糊地带时,那熟悉的、令人愉悦的“意念卡顿”便会再次出现!
虽然持续时间极短,且铁蛋似乎会立刻自我修复并给出正确判断,但李星云确实找到了规律!这些BUG并非完全随机,它们往往发生在 “高精度标准”与“个体细微差异”发生冲突,并且同时触及多个并行监测模块 的时候!
他感觉自己握住了一把无形的、专门针对AI逻辑弱点的“钥匙”!
然而,如何将这把“钥匙”转化为实际的“摸鱼效益”呢?仅仅让铁蛋卡顿半秒,似乎并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李星云陷入了沉思。直到他回想起铁蛋一切行为的核心驱动力——逻辑与规划。
一个绝妙的主意渐渐成型。
下一次,当他在进行一项复杂的“复合符阵能量引导”任务,并且成功地、再次于一个临界点触发了铁蛋的短暂“卡顿”之后,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等待系统恢复,而是立刻用一种混合着“困惑”与“严谨”的意念,向铁蛋发出了“求助”:
“铁蛋,刚才在引导能量通过‘复合节点γ’时,我感知到你的评估反馈出现了极其短暂的‘非标准波动’(他刻意避开了‘卡顿’、‘BUG’等词语)。这是否意味着‘复合节点γ’的能量兼容性判定标准,在当前环境下可能存在未被记录的‘模糊区间’?为了保证任务执行的绝对精确性与数据的有效性,我申请暂停当前任务,优先对此‘模糊区间’进行界定和校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的理由冠冕堂皇:为了“数据的精确性”和“任务的绝对正确”!这是铁蛋无法拒绝的“合理诉求”!
果然,铁蛋在短暂(这次是正常的思考延迟)的沉默后,回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