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岁末试捷报频传 归乡路近乡情切

陈家的日子,这几个月来,可谓是红红火火,蒸蒸日上。最显眼的变化,便是那座翻修一新的宅院。原本低矮的土坯墙,如今换成了结实的青砖墙,院墙也加高了不少,显得气派了许多。屋顶重新铺了瓦,门窗也换成了更结实耐用的木料,还精心刷了桐油,在冬日的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院子里铺了青石板,打扫得干干净净,一角还新搭了葡萄架,只待来年春天发芽。整个宅院焕然一新,虽比不上城里的大户人家,但在陈家沟,已是数一数二的体面院落,无声地诉说着这半年来陈家的富足与兴旺。

小主,

不变的是,每日午后,陈彦的祖母王氏,依旧会拄着那根磨得光滑的枣木拐杖,由儿媳张桂娘搀扶着,颤巍巍地走到村口那棵老槐树下,向着通往官道的方向张望。寒风吹拂着她花白的头发,她却浑然不觉,只是絮絮叨叨地念着:

“桂娘啊,这眼瞅着就要进腊月了,彦儿咋还没信儿呢?书院也该放假了吧?这路上不会有什么事吧?天冷了,他带的衣裳够不够厚?可别冻着了……这孩子,也不知道早点捎个信回来……”

张桂娘心里也惦记着儿子,但还得宽慰婆婆:“娘,您别急。前几日不是才托人捎信来说考完试就动身吗?算着日子,就这几天该到了。彦儿懂事,肯定惦记着家里,路上会小心的。”话虽这么说,她自己也忍不住一天往村口跑好几趟。

陈彦的祖父陈满仓,表面上依旧沉稳,每日里背着双手,在村里转转,看看各家的冬小麦长势,或是和族老们商量着年底祭祖、给村里孤寡送些年货的事儿。但烟袋抽得比平时更凶了,眉头也时不时地蹙起,听到马车声或陌生人的动静,总会下意识地停下脚步,侧耳倾听。那份对长孙的牵挂,深藏心底,却愈发浓烈。

更让陈家上下欢喜的是,陈彦的二婶,也就是陈延峰的二弟媳,近日诊出了喜脉,又怀上了身孕!这无疑是给本就喜庆的家里,再添一重喜气。一家人对她呵护备至,盼着来年再添丁进口,人丁更加兴旺。

而这一切变化的根基,便是那小小的“肥皂”。在陈彦离家求学后,陈家在老族长陈德善的支持下,将肥皂的制法进一步改良,品质更加稳定,去污力更强,还尝试加入了不同的香料,做出了更受城里人欢迎的香皂。通过陈延峰和陈延岳兄弟俩的辛勤跑动,以及赵文渊先生帮忙牵线搭桥,陈家的肥皂已经稳定地销往了清河县乃至江陵府的几家杂货铺和澡堂,口碑越来越好,订单也越来越多。

不仅陈家因此收入大增,盖起了新房,陈家沟不少参与制作、提供原料(如猪油、草木灰)的乡邻,也都分得了实惠,日子比以前宽裕了不少。整个村子都洋溢着一种勤劳致富、充满希望的氛围。村里人谈起陈家,尤其是谈起在岳麓书院读书的陈彦,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他是“文曲星”下凡,给全村带来了福气。

如今,就等着这位给家族和村子带来荣耀与财富的“文曲星”回家过年了。年猪早已备下,新磨的面粉散发着麦香,新衣新被都已准备妥当,只等游子归来,阖家团圆,共度一个喜庆、富足、团圆的新年。

冬日的暖阳,洒在陈家沟焕然一新的屋舍和期盼的人们身上,一切都充满了温馨与希望。

------

(第一百一十三章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