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晨光熹微,蔷薇丛中

他举着马灯,开始仔细检查墙壁。

借着摇曳的火光,他忽然发现,在齐腰高的一片淤泥壁上,布满了大量杂乱的刮擦痕迹。

他皱起眉,用随身携带的匕首轻轻刮开表面的泥层。

痕迹更清晰了。

那不是无意义的乱划,而是字!

无数个重复书写的、歪歪扭扭的单字,刻在更早凝固的泥层上,又被后来的淤泥所覆盖。

他凑得更近,瞳孔骤然收缩。

那些字迹扭曲着,充满了绝望的力量,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同样的内容:

“我”、“在”、“没死”。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都感到一阵彻骨的寒意。

周砚主动请缨,带着几个人驻守在这座阴森的泵站,他们的任务是每日清理淤泥,并将墙上所有能发现的字迹拓印下来。

这是一项枯燥而压抑的工作,每一铲下去,都可能翻搅出一段被掩埋的呐喊。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周砚独自守在泵站里。

他升起一盆炭火取暖,顺便将白天拓印下来、依旧潮湿的纸片一一烘干。

火光在他脸上投下跳跃的光影,四周死寂,只有雨点敲打铁皮屋顶的声音。

小主,

就在他出神地盯着一张拓片时,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他眼睁睁地看着,那张纸的背面,那些因潮湿而粘附的、来自墙壁的矿物粉尘,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操控,竟自动排列组合,形成了一行模糊的字句:“别挖南墙根,她们还在睡。”

周砚吓得一个激灵,手里的纸片飘落在地。

他揉了揉眼睛,以为是自己太过疲劳产生了幻觉。

他捡起纸片,翻来覆去地看,可那行字迹已经消失不见,仿佛从未出现过。

他颤抖着手,复查了所有拓片,再也没有发现任何类似现象。

第二天,心神不宁的周砚找到了白桃,将昨夜的经历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白桃接过那张所谓的“显灵”拓片,对着光凝视了许久。

她沉默半晌,才缓缓开口:“这不是鬼画符。”

周砚心中一紧。

“是泵站墙壁长期浸水,某些矿物盐分析出,附着在你的拓纸上,”白桃的声音平静而理性,“昨夜你烘烤时,炭火的热力不均,纸面湿气蒸发造成了微小的气流,带动这些粉尘移动。加上你心里一直想着那些‘没死’的‘我’,想着‘她们’,于是你的眼睛,便看见了你心里最想看见、也最害怕看见的警示。”

尽管做出了合乎逻辑的解释,但白桃的眼神却异常凝重。

她沉吟片刻,还是对周砚说:“话虽如此,小心无大错。去,在泵站南墙外十步远的地方,立一根木桩,拉上绳子,任何人不得靠近。”

这件事启发了白桃。

既然热力能引起微小的变化,那或许也能用来揭示更深的秘密。

她设计了一种“温差显影法”:将特制的艾灸盒紧贴在潮湿的碑面上,用艾绒的温和热力缓慢烘烤石碑的局部。

石材受热会产生极其细微的膨胀,而石碑内外、以及有刻痕的部位与平滑部位的膨胀系数差异,或许能让一些被磨损到几乎无法触摸的隐藏字迹,短暂地凸显出来。

她选择的第一块试验石碑,是小梅的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