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砚之刚要说话,就见狗剩跑进来,满头大汗:“姑娘!周掌柜在街口蹲着呢,脸拉得老长,跟谁欠他钱似的!”
众人都笑了。李御厨捋着胡子说:“他呀,是看着咱们生意好,眼红罢了。清欢这手艺,这心性,不是他能比的。”
中午的太阳升起来,清欢小筑里坐满了人。栓柱端着刚出锅的灵菇馄饨,穿梭在桌子间,动作越来越熟练;二丫帮着春桃记账,笔下的数字也越来越整齐;狗剩烧的火正好,锅里的荠菜豆腐羹咕嘟冒泡,香味飘出半条街。
苏清欢坐在案边,看着沈砚之跟着王伯学剁肉馅,虽然动作还有点生涩,却格外认真。青铜小鼎在案上泛着暖光,照得案上的青菜格外鲜亮。她想起母亲食谱上的话,灶火不断,烟火不散,便是人间清欢。
这时,刘老栓背着手晃悠进来,手里还牵着个小娃,正是他那小孙子。“苏姑娘,给我来碗馄饨,多加香菜!” 刘老栓喊道,“还有那芝麻烧饼,再给我孙子来两个!”
春桃笑着应道:“老抠门今儿倒大方了?”
“那不是看你家生意好,沾沾喜气嘛!” 刘老栓摸了摸孙子的头,小娃盯着沈砚之手里的锅铲,奶声奶气地喊:“叔叔,你做的蛋羹好吃吗?”
沈砚之愣了下,随即笑着点头:“下次做给你吃。”
灶房里的烟火气升腾起来,混着饭菜的香味和众人的笑谈,漫过拆了一半的隔墙,漫过街口的老槐树,漫进大靖的寻常日子里。苏清欢拿起青铜小鼎,鼎身的云雷纹在阳光下流转,她知道,这人间的清欢,从来不是山珍海味,而是灶台上的烟火,是身边人的笑脸,是一碗热汤里的真心。
春桃突然指着外面喊:“姑娘你看!周掌柜灰溜溜走了!”
众人抬头望去,就见周掌柜揣着袖子,头也不回地往醉仙楼的方向走,背影蔫得像霜打的茄子。狗剩拍着手喊:“老狐狸跑啦!”
沈砚之端着刚做好的水蒸蛋过来,虽然表面还有点裂,却透着股香。“清欢,尝尝这个,这次没糊。”
苏清欢尝了一口,笑着说:“好吃,沈大人快成大厨了。”
远处传来卖花人的叫卖声,带着点甜香;施工队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是扩建的热闹;食客们的笑谈声混着碗筷的碰撞声,是烟火的滋味。苏清欢看着眼前的一切,指尖的青铜小鼎暖融融的,把心都烘得热乎起来。
这便是她要的清欢渡,味染人间,暖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