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长,让您和同志们惦记了。”何大清松开手,眼眶发红。
他和王军长是抗战时期的老战友,一起打过鬼子,一起跨过鸭绿江,情谊早已超越上下级。
王军长拉着他坐下,亲手给他倒了一杯热茶:“路上累了吧?先喝口茶暖暖身子。汇报不急,先说说,113师的兄弟们都还好吗?”
“都挺好,第一批回国的战士已经安排去休整了,留守的同志也都投入到朝鲜重建中,赵刚他们会定期传回来消息。”
何大清喝了口热茶,暖意从喉咙传到胃里,连日的疲惫消散了不少,“就是……牺牲的兄弟们,我没能把他们都带回来。”
他从文件包里掏出那个记满牺牲战士名单的笔记本,声音低沉下来,“这是113师所有牺牲战士的名单,家属地址都核对过了,军部后续的抚恤金和慰问,还得麻烦您多费心。”
王军长接过笔记本,翻了翻,上面的字迹工整有力,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标注着牺牲的时间和地点。
他叹了口气,郑重地把笔记本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这些孩子都是英雄,他们的家人,军部绝不会亏待。你放心,抚恤金会尽快发放,慰问团也会分批去看望。”
歇了片刻,何大清收起情绪,从文件包里拿出作战总结报告,开始正式汇报工作。
他的声音沉稳清晰,条理分明,从113师入朝后的首战飞虎山,到上甘岭的坑道坚守,再到汉城的攻坚战、铁原的追击战,一场场战役的部署、战果、伤亡情况,都汇报得详细具体。
“……汉城战役中,我们利用美军与韩军的配合漏洞,从结合部穿插,先歼韩军第6师一部,再阻击美军黑人团,共歼灭敌军437人,缴获坦克8辆、重机枪32挺,为大部队攻克汉城打开了通道。”
何大清指着报告里的战术示意图,“但这次战役也暴露了问题,我们的反坦克武器不足,战士们只能靠炸药包近距离攻击,伤亡比预期多了17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他没有只报喜不报忧,反而主动提起了战术上的不足:“铁原阻击战时,我们的坑道防御虽然有效,但初期通风和补给设计不合理,导致部分战士出现冻伤、窒息,后来借鉴了友军的经验才改进。这些问题,我都写在了反思里,后续部队可以参考改进。”
王军长听得认真,时不时在笔记本上记录,偶尔打断他提问:“留守的部队在朝鲜重建,具体负责哪些工作?和朝鲜方面的对接有没有问题?”
“主要负责汉城至仁川的公路修复、平壤两所小学的重建,还有三家工厂的设备检修。”何大清拿出留守工作对接方案,
“我们和朝鲜劳动党成立了联合工作组,每天互通进度,朝鲜民众也很配合,目前没有出现对接问题。我已经跟赵刚交代过,遇到技术难题可以联系国内的工业部门,比如第三工业部,他们研发的设备或许能派上用场。”
汇报持续了两个多小时,从战绩到反思,从战士安置到留守对接,何大清面面俱到,没有一丝遗漏。
他知道,这不仅是对军部的交代,更是对牺牲战友、对祖国的负责。
王军长听完,站起身,走到何大清面前,郑重地敬了一个军礼:“大清同志,113师在朝鲜的表现,军部和中央都看在眼里。你们打出了志愿军的威风,守住了祖国的门户,立了大功!彭总特意给军部发了电报,表扬你‘指挥果断、战术灵活,既善攻坚,又能守成,是难得的将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