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茹和贾东旭也过来道喜,秦淮茹看着何雨阳,眼神里带着几分敬佩,轻声说:“何大哥真厉害,以后要多向你学习。”
何雨阳只是淡淡点头回应,念力扫过,察觉到她情绪里的平静,倒没再出现之前婚礼上的异常。
报到那天,何雨阳换上了一身新做的中山装,提前半小时就到了第三工业部的办公地点。
那是一栋刚修缮好的旧楼,门口挂着崭新的木牌,上面刻着“第三工业部”五个大字,楼里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有的在搬运文件柜,有的在张贴标语,有的围在一起讨论图纸,空气中弥漫着“一切从零开始”的热忱与干劲。
技术司的司长姓陈,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工程师,曾经留洋学习,后来毅然回国投身工业建设。
他握着何雨阳的手,语气恳切:“雨阳同志,欢迎你!第三工业部刚成立,条件简陋,任务繁重,但我们肩上的担子重啊——国家要搞工业化,不能总依赖国外的设备和技术,得自己研发、自己制造,咱们技术司,就是要啃下这块硬骨头!”
陈司长带着他参观办公区,每个办公室里都挤满了人,有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有和他一样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有从工厂抽调来的技术骨干。
大家虽然来自五湖四海,却有着共同的目标,脸上都带着昂扬的斗志。
“你看,这是咱们目前的重点任务,”陈司长指着墙上的一张大图纸,“改良轧钢厂的炼钢设备,提高生产效率,还要研发更先进的机械零件,供应全国的工厂。你在清华学的是机械工程,正好能派上用场。”
何雨阳看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标注,心里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
他想起父亲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想起轧钢厂里贾东旭、马德山这些工人师傅们的辛苦,更想起国家对工业建设的迫切需求。
他知道,自己的工作,虽然不在前线,却同样关乎国家的发展与安宁。
上班后的日子,何雨阳过得充实而忙碌。
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先练一个小时太极拳,沉淀心神,再骑车赶往单位。
晚上常常加班到深夜,和同事们一起讨论技术难题,画图纸、做计算,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就啃几口自带的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