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员李建国在搜索一间院子时,被日军的冷枪击中肩膀,他咬牙拔出子弹,用布条缠住伤口,继续跟着队伍前进:“我爹是南京人,他没来得及逃出来,今天我多杀一个鬼子,就是给我爹报仇!”
战斗持续到傍晚,承德城内的日军终于抵抗不住,残余的百余人蜷缩在指挥部里,负隅顽抗。
吕卫国让人架起扩音器,对着指挥部喊:“你们看看南京的照片!看看你们的同胞是怎么屠杀中国人的!现在投降,还能留你们一条命,让你们去国际上说说真相!”
指挥部的大门最终打开,日军指挥官低着头走出来,手里攥着一张从南京寄来的照片——照片上,日军士兵正举着刺刀,对着一个婴儿狞笑。
他的声音带着颤抖:“我们……我们知道错了……南京的事,不是‘共荣’,是屠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拿下承德的那天晚上,何大清收到了捷报。他站在了望塔上,看着承德方向的火光,默默拿出一张南京地图,在上面画了一个红圈:“三十万同胞,今天,我们替你们杀了第一个据点的鬼子,以后,还有第二个、第三个……”
赤峰的日军兵工厂,建在城郊的山脚下,四周有铁丝网环绕,岗哨每隔五十米就有一个,探照灯整夜亮着,像一双双冰冷的眼睛,盯着周围的山林。
这里每天能生产200支步枪、500颗手榴弹,是日军在华北重要的武器补给点。
何大清亲自率领1500人,趁着夜色,摸到兵工厂附近。
他让人用农场兑换的“夜视仪”观察岗哨位置,又派10名突击队员,带着特制的“消音弩”,悄悄摸向岗哨——这种弩箭能穿透日军的钢盔,且没有声音,是夜袭的利器。
“咻咻”几声轻响,岗哨的日军无声倒地。队员们迅速剪开铁丝网,分成三组:一组负责破坏生产车间,一组负责炸毁弹药库,一组负责阻击前来支援的日军。
何大清带着破坏组冲进生产车间,里面的机器还在运转,几名日军工人吓得瘫在地上。队员们举起斧头,对着机器的齿轮、传送带狠狠砸下去,“哐当”声中,机器冒出黑烟,停了下来。
“弹药库在东边!快!”何大清带着队员们冲向弹药库,刚到门口,就遇到了日军的增援部队。
日军端着刺刀冲过来,何大清拔出双枪,抬手就是两枪,两名日军应声倒地。队员们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刺刀碰撞的“叮叮”声、喊杀声在夜里格外刺耳。
最终,队员们将炸药包堆在弹药库门口,拉响引线后迅速撤离。
“轰隆——”一声巨响,弹药库的屋顶被掀飞,火光冲天,里面的步枪、手榴弹被炸得四处飞溅。
前来支援的日军看着燃烧的兵工厂,绝望地嘶吼。
他们知道,没有了兵工厂,华北的日军武器补给将陷入困境。
平津铁路是日军连接北平、天津的重要运输线,每天都有数十列火车运送士兵、粮食和武器。
何大清派出500人的游击小队,分成10个小组,在铁路沿线展开袭扰。
白天,队员们躲在山林里,用望远镜观察火车的运行规律。
看到运送坦克、重炮的火车经过,就用反坦克炮瞄准铁轨,“轰”的一声,铁轨被炸断,火车脱轨,车厢里的武器摔得粉碎。
遇到运送粮食的火车,就先让火车驶过,再用炸药炸掉后面的桥梁,让火车进退两难,然后冲上去,将粮食分给附近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