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川军,桂军,湘军,粤军……

除了川军、桂军、粤军,还有来自湘军、滇军、西北军的部队,他们带着各自的旗帜,却朝着同一个方向——上海前线。

湘军第15师抵达上海后,立刻投入到宝山防线的防守中,师长王东原说:“宝山是上海的门户,咱们湘军就算流尽最后一滴血,也要守住宝山!”

滇军第60军则在军长卢汉的带领下,在大场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将士们用简陋的装备,与日军的坦克、重炮对抗,全军伤亡近半,却始终坚守阵地。

这些曾经割据一方的军阀,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放下了过往的恩怨,并肩作战。

他们的装备不同、口音不同,却有着同样的信念——把鬼子赶出去。

在上海的街头,百姓们也自发组织起来,有的给士兵送水送粮,有的帮忙挖掘战壕,有的冒着炮火抢救伤员。

上海的工人则日夜赶工,生产手榴弹、子弹等武器,支援前线。

日军大本营原本以为,凭借着装备优势,很快就能占领上海,却没想到,中国军队在各路军阀的支援下,展现出了惊人的抵抗力量。

淞沪会战从8月打到11月,持续了三个月,中国军队以伤亡30余万人的代价,歼灭日军6万余人。

虽然最终被迫撤退,却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决心。

在热河根据地,何大清通过电报得知淞沪会战的战况,看着各路军阀部队浴血奋战的消息,他的眼眶湿润了。

他对身边的将领说:“这就是华夏民族,就算曾经有过分歧,在民族危亡面前,所有人都会团结起来。咱们更要守住热河,牵制华北的日军,为前线的兄弟们减轻压力!”

淞沪会战的硝烟虽然散去,但那些穿着草鞋、拿着大刀,为了家国而战的身影,永远铭刻在中国抗战的历史丰碑上。

它证明了,只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就没有打不赢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