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立刻进入农场商城,用攒了许久的金币兑换了十大盒消炎药、二十卷绷带,趁着夜色,悄悄送到吕卫国指定的接头点。
没过几天,吕卫国又找上门,这次是为一场更大的运动做准备——后来震惊全国的“一二·九”运动。
“学生们要上街游行,需要武器防身。”吕卫国的声音压得很低。何大清没犹豫,走出房间从空间里取出三把盒子手枪和三百发子弹,回来后递给吕卫国:“这些你拿着,告诉同志们,注意安全。”
吕卫国接过何大清递来的盒子手枪和子弹,用粗布小心裹好,塞进随身的布包,又从怀里掏出一张折叠的地图,匆匆展开:“妹夫,这是学生游行的路线,你在酒楼留意着,要是听到国民党军或日军的动向,立刻通过这个暗号传给我。”
他指尖在地图上点了个茶馆的标记,“每天傍晚六点,要是窗口挂着红灯笼,就把情报塞进门缝。”
何大清认真记下暗号和地点,点头应道:“你放心,我一定盯紧。”
吕卫国没再多说,拍了拍何大清的肩膀,转身就冲进了漫天风雪里。雪花落在他的粗布褂子上,瞬间就融成了水,很快就在肩头洇出一片深色。
他没功夫拍打,脚步飞快地穿过窄巷,每一步都踩得又急又稳——他得先把武器送到学生联络点,再赶去临时基地和周小舟汇合,敲定游行当天的应急方案。
路过街角的粥铺时,他瞥见几个穿着学生装的年轻人正缩在屋檐下,冻得瑟瑟发抖,手里还攥着没印完的传单。
吕卫国停下脚步,从怀里摸出仅剩的两个馒头,递了过去:“快吃点,暖暖身子。”一个戴眼镜的学生接过馒头,眼眶泛红:“同志,谢谢您。”吕卫国笑了笑,又叮嘱:“游行时注意安全,遇到危险就往巷子里躲,会有人接应。”说完,便转身继续赶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等他赶到学生联络点时,衣服已经半湿,嘴唇也冻得发紫。联络点是间小小的杂货铺,老板见他进来,立刻拉上帘子。
吕卫国解开布包,把手枪枪和子弹递给负责分发武器的同志,又详细说明了使用注意事项:“这枪压满子弹能打10发,近距离准头足,千万别浪费子弹。”
交代完武器的事,他顾不上喝口热水,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临时基地。路上,他看到几个国民党军的士兵正在盘查路人,连忙拐进旁边的胡同,绕了好几个弯才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