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发行振兴国债,许商人认购,以未来税收偿还;
第二,设立大明发展银号,吸收民间存款,低息贷给农户、工匠;
第三,开发辽东、台湾等地资源,以新辟之利养中兴之业。
三、 扫盲启智:开启民智的全民教育
在沈惊鸿的力主下,一场前所未有的教育革新悄然展开。
他首先在京师设立大明格物大学堂,亲自拟定课程:
除经史子集外,增设算术、格物、农学、商贸、律法等实用学科。学子需半年在校学习,半年在衙门实习。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提出了蒙学普及令:
各府县需设立官办蒙学,七至十二岁孩童皆需入学,学习《千字文》、《算术启蒙》、《格物常识》等。贫寒子弟由官府供给纸笔。
礼部尚书闻讯急忙求见:沈大人,此举恐怕会引起士林非议啊!让平民子弟都读书,岂不是要动摇士人根基?
沈惊鸿正色道:王尚书,一个国家若要强大,不能只靠少数精英。让更多百姓识字明理,懂得算术格物,才能涌现更多人才。况且...
他压低声音:如今军中火器越发精良,若士卒不识字,如何看懂操典?若工匠不识字,如何看懂图纸?这是大势所趋啊!
与此同时,苏卿卿也在沈惊鸿的支持下,开始推行女子教育。她在京师创办了第一所女子技艺学堂,教授医术、算学、纺织等实用技能。
女子若能自立,苏卿卿在给皇后的奏章中写道,则家室和睦,子女贤良,于国于家皆有利。
四、 基础设施建设:再造山河的宏伟工程
天启十年春,一场规模空前的基建工程在大明各地展开。
在黄河沿岸,十万军工、民夫在都水监官员指挥下,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治河工程。沈惊鸿引入了分段承包制绩效考核法,大大提升了工程效率。
每十里为一工段,沈惊鸿在视察时指示,设立工程碑,刻上负责人姓名。工程质量优良者奖,偷工减料者罚。
在直隶通往九边的道路上,新式的碎石路面不断延伸。沈惊鸿参考后世经验,建立了严格的道路标准:
小主,
路基需夯实三尺,路面需铺碎石五寸,每十里设养路班,负责日常维护。
更令人惊叹的是,沈惊鸿开始规划连接南北的大运河改造工程:
不仅要疏浚河道,还要在关键河段修建水闸,实现水位调节。同时沿河修建纤道,方便船只通行。
工部官员看着规划图,忍不住赞叹:若得建成,漕运效率可提升三倍!
五、 工业化萌芽:格物致用的实践
在推进基建的同时,沈惊鸿格外重视工业的发展。他在京师西郊划出大片土地,设立大明格物产业园。
这里将集中发展三大产业:沈惊鸿在规划会议上指出,军工、纺织、农具。要形成规模效应,降低生产成本。
他特别重视标准化生产:
所有螺栓、螺母都要统一规格,所有尺子都要校准刻度。我们要建立大明的工业标准体系。
在沈惊鸿的推动下,一系列新式工坊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 采用水力驱动的纺织工坊,效率提升十倍
· 标准化生产的农具工坊,成本降低五成
· 采用新式高炉的炼铁工坊,产量翻了三番
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格物院的持续攻关下,第一台实用型蒸汽机终于研制成功。虽然还很笨重,但已经可以用于矿山排水、工坊动力。
这就是未来的方向!沈惊鸿在视察蒸汽机演示时激动地说,我们要尽快改进技术,让蒸汽机更小、更轻、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