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犁庭扫穴 铸剑为犁

在颁布授田令的告示前,许多百姓围拢观看。一名老农怯生生地问官吏:大人,这地......真的给我们种了?

官吏大声解释道:老丈听真,这田土是皇上的,是朝廷的。如今赐予你们耕种,按时纳粮便是良民。地可以传给儿孙继续种,但切记不可私相售卖,违者重处!

老农恍然大悟,连连叩首:够了够了!有地种,有粮交,能活命就够啦!谢皇上恩典,谢朝廷恩典!

广袤的辽东原野上,出现了数十年未有的繁忙景象。来自黑水堡格物院的熟练工匠们,分赴各地,指导着士兵和新移民使用新式农具。成百上千的犁铧在阳光下闪耀,泥浪翻滚,沉睡的土地被唤醒。

沈惊鸿时常轻车简从,亲自巡视各地田垄。他带来的占城稻、玉米、番薯等作物种子,被精心筛选后分发到各个屯垦点进行试种和推广。

北疆新患与帝国的强硬回应

就在黑土地上的春耕进行得如火如荼时,来自北方的警报打破了重建的忙碌与平静。

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从镇北堡飞驰而至,大人!北路巡防营八百里加急军报!罗刹哥萨克匪帮,约两百余众,突袭我在精奇里江口新建的哨站!哨站守军全部殉国!罗刹人头目扬言整个黑龙江流域都是他们沙皇的领地......

帐内气氛瞬间凝固。后金这个缓冲地带已然消失,大明与正在疯狂向东扩张的俄罗斯帝国,在这片广袤的北疆,终于无可避免地正面碰撞了。

沈惊鸿仔细览毕军报,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他沉吟片刻,对身旁的书记官沉声道:

即刻起草两份文书。

第一份,八百里加急,直呈御前并通政司转内阁。着重禀明罗刹人寇边之详细情状。要强调,此辈罗刹人与以往之蒙古部落截然不同,实乃国朝未来数十年之心腹大患!请陛下圣裁,为应对此北方巨变,宜授前线统帅全权,相机处置北疆一切军政事务。

第二份,以大明辽东经略安抚使、太子少保沈惊鸿之名,正式致书那个哥萨克匪首哈巴罗夫,以及他们远在雅库茨克的所谓督军。

他站起身,走到悬挂的北疆地图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黑龙江流域:

明白告知他们:辽东、黑龙江流域,乃至外兴安岭南北,自古皆为中华故土,载于史册,归我大明管辖! 尔等鼠辈,竟敢擅闯天朝疆域,杀我军民,焚我哨垒,罪无可赦!现严正警告,限尔等部众,于接到此书之日起,一月之内,无条件退出所有非法占据之我方据点!若再敢执迷不悟,侵我尺寸之地,伤我一人一畜,则天兵所指,雷霆万钧,必叫尔等片甲无存!勿谓言之不预也!

强硬,直接,没有任何回旋余地。这就是沈惊鸿的态度,也必将是大明帝国的态度。

文书迅速拟就,措辞严谨而犀利,加盖官印后,由精干使者立即送出。

处理完这一切,沈惊鸿缓步走出大帐。此时,东方已然破晓,万丈金光穿透云层,洒向这片刚刚经历血火洗礼、正艰难走向新生的黑土地。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而深远。

辽东的光复,并非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更具挑战的时代的起点。他北望那连绵起伏的兴安岭群山,心中明了,在山的那一边,一场关乎文明疆界的宏大较量,其序幕已经轰然拉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