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龙旗南指·海疆初靖

后汉异星录 凌阅闻 4498 字 9天前

“还有,”孙权最后补充,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强势,“所有俘虏、归降者,无论老弱妇孺,一律善待!甄别之后,迁出深山,安置于平原新设屯庄。分予田亩、耕牛、农具、种子!张公,此乃战后安民重中之重!若有顽抗者……”他声音转冷,“则按军法,就地枭首,悬于山道!孤要让他们知道,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山林之外,亦有活路!山林之内,顽抗必死!”这剿抚并用的策略核心,正是大乔(李雯)深入民间调查后,不断传递回的核心信息:许多山越底层,所求不过一口安稳饭食。

“老臣明白!”张昭郑重应诺。他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也消散了,主公的手段,恩威并施,远比单纯的屠杀高明百倍。

一场彻底根除山越之患、并借机整合江东腹地资源的宏大战略,在孙权不容置疑的意志驱动下,轰然启动。

半个月后,苍括山深处,一线天峡谷。

秋风卷过狭窄的谷道,带来浓烈的血腥味和草木燃烧的焦糊气息,令人作呕。谷道两侧高耸入云的峭壁上,无数江东军的强弩手如同壁虎般紧贴着岩壁,或藏在天然的石缝、人工开凿的孔洞之中,冰冷的弩矢稳稳地指向下方混乱的战场。

战斗已近尾声。下方谷地,成为一片修罗场。数百名山越战士的尸体以各种扭曲的姿态倒伏在地,鲜血染红了溪水和卵石。他们的抵抗极其惨烈,但面对江东军精良的装备、严整的阵型和事先占据的绝对地利优势,终究是徒劳。

周瑜一身亮银甲胄,猩红的披风在山风中猎猎作响,站在谷口一块凸起的巨大磐石上,俯瞰着战场。他的指挥异常冷静高效,令旗挥动,金鼓节奏分明,如同演奏一曲杀戮的交响。

“甲字阵,缓步推进!强弩营,三发连射,覆盖前方石林!”

“左翼轻兵,攀上右侧山梁,截断他们后撤隘口!”

“传令!降者不杀!顽抗者,格杀勿论!”

命令被迅速而准确地执行。巨大的橹盾形成移动的钢铁城墙,掩护着后方手持长戟或环首刀的甲士稳步推进。每一次强弩集群的齐射,都像一片死亡乌云罩向山越战士可能的藏匿点,带起一片凄厉的惨叫。试图攀爬峭壁逃窜的山越人,则被上方精准的点射击落,如同下饺子般摔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督!虎皮头人!他在那里!想从鹰嘴岩那边溜!”一名浑身浴血的校尉指着峭壁上一处状若鹰嘴的险要岩缝大吼。

周瑜凤目微眯,锐利的目光瞬间锁定了那个在崎岖岩壁上攀爬的、披着醒目虎皮的身影。“神臂营!”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战场的喧嚣。

“在!”磐石下方,数十名臂力超群、背负着改良后射程和威力都大幅提升的强弩的精锐射手齐声应喝。

“目标,鹰嘴岩右下方三丈,青色岩石旁,虎皮目标。三矢齐发,断其退路。要活的。”

“诺!”

弓弦绷紧的“咯吱”声令人牙酸。下一瞬,“嘣!嘣!嘣!”三声几乎连成一片的震响!三支带着凄厉啸音的破甲重箭,如同三道黑色闪电,撕裂空气!

噗!噗嗤!一支箭狠狠钉入虎皮头人头顶上方半尺的岩壁,碎石飞溅!另一支贴着他脚踝擦过,在坚硬的岩石上划出一道火星!第三支最狠,精准地贯穿了他为了稳住身体而踩在一处凸起上的脚掌,将那只穿着草鞋的脚死死钉在了岩石上!

“呃啊——!”虎皮头人发出撕心裂肺的惨嚎,剧痛让他瞬间脱力,整个身体猛地向下滑坠,全靠那只被钉穿的脚支撑着,悬挂在陡峭的石壁上,鲜血顺着岩石汩汩流淌。几个亲兵想冲过去救援,立刻被上方密集的弩矢射成了筛子。

周瑜面无表情,手一挥:“上去,拿下!”

两名身手矫健如猿猴的江东斥候,迅速利用绳索和岩钉攀援而上,在虎皮头人绝望的咆哮声中,轻易地将他制服、捆绑,如同拖死狗般拽了下来。

又半月,会稽郡山阴城外的牛渚渡口。

秋高气爽,宽阔的江面上波光粼粼,巨大的战船艨艟列队森严。这里不再有肃杀之气,反而弥漫着一种奇异的喧嚣与忙碌。岸边,一座新建成的巨大营盘,与其说是军营,不如说更像一个超大型的难民营兼工程启动基地。

大乔(李雯)坐在临时搭建的“安置司”木棚下,面前堆满了简牍和粗糙的麻纸簿册。她穿着一身便于行动的素色胡服,长发简单地束在脑后,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疲惫,但那双属于新闻系毕业生的眼睛却依然锐利有神。她正仔细地核对着面前一长串名字:

“盘木根,男,三十七岁,苍括山大石洞部,猎户……其妻盘氏,三十五岁;子,盘阿牛,八岁;女,盘阿花,五岁……分置丁字二区第三户,水田三亩,熟地两亩,官贷稻种一斗半,新制铁锄一把,口粮半月……无误,下一个!”

“符离阿婆,女,六十岁,武夷山黑水溪部,孤寡……安置甲字区坊老舍,由坊正照看,月给粮米……”

“山狗,男,二十八岁,原苍括山‘黑风洞’头目阿骨力亲兵,作战勇猛,归降后主动带路破其残部,记小功……安置丙字一区屯丁队正,授薄田五亩……”

她的笔在竹简上快速记录着,字迹清秀工整。她的方法极有效率:按部落、家庭结构、技能(猎户、采药、工匠)快速分类造册;优先保障妇孺老弱基本生存;对有特殊技能(如向导、铁匠、药师)或主动归附立功者给予优待;对新设的民屯区域进行功能分区(居住、耕作、手工作坊、市集雏形)。她身边还带着几个识字的侍女和几名精干的低级吏员,各司其职,流水般处理着一拨又一拨被军士带来的、神情麻木中带着惶恐的山越归降者。

空气中弥漫着汗味、尘土味,还有新砍伐木材的清新气息和远处煮饭的米香。

“阿姐!”一个清脆雀跃的声音响起。小乔(韩雪)像一阵风似的跑了过来,手里宝贝似的捧着一卷新绘的图纸,小巧的鼻尖上沾着一点泥灰,眼睛却亮得像星辰,“你快看!按你给的清单,我重新测算规划过了!”她兴奋地将图纸在案上铺开,指着上面清晰的线条和标注,“靠近水源的这一整片向阳缓坡,标记为‘丙’区的这一块,最适合种植你说的那个……那个‘番薯’和‘玉米’!土质、坡度、日照都符合!旁边有溪流引水灌溉也方便!还有这里,靠近新设的木工坊和船匠区,我规划了‘匠作丙坊’,方便他们就近做工和回家!坊巷的走向也按你要求的‘井’字形分布,留足了防火道和将来的扩建空间!我还偷偷让匠人按我们上次讨论的样子,在几个关键位置试挖了排水暗沟的雏形哦!”

大乔看着妹妹兴奋得发红的脸颊和图纸上那些充满了超越时代的规划理念的线条,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她努力了这么久,那份关于卫生、防火、功能分区的建议清单,终于借助妹妹精准的地理测绘和空间规划能力,开始在这片蛮荒之地上生根发芽。她相信,一个规划合理、生活便利的社区,本身就是最好的归化工具。

“干得漂亮,雪儿!”大乔由衷地赞道,揉了揉妹妹的头发,“这才是真正的‘图纸安民’!比刀剑管用多了。”她抬头望向远处热火朝天的工地,无数归降的山越人,在江东军士(更多时候是工兵)的指挥下,砍伐巨木,挖掘地基,夯筑土墙。虽然辛苦,但大多数人脸上已看不到最初的绝望和敌意,反而带着一种为生存而努力的麻木和一丝丝对未知的希冀。几个穿着干净麻布衣服、显然是早期被安置归化者的年轻人,拿着图纸,正用夹杂着越语和生硬官话的腔调,努力地给新来者分配着工具和指示位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数日后,牛渚大营,夜。

一场特殊的“夜宴”正在江边临时搭建的高台上进行。没有丝竹管弦,没有美酒佳肴。高台下,火把林立,照得如同白昼。被俘的、以及附近十几个大小部落被强制“请”来的头人长老们,如同待宰的羔羊,挤在一起,脸上写满了惊疑、屈辱和深深的不安。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虎皮头人阿骨力,双脚被粗糙包扎过,靠在一张简陋的胡床上,脸色惨白,眼神怨毒又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恐惧,死死盯着高台上那个年轻得过分的江东之主——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