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石基奠基,土坯筑墙

“好!”众人纷纷欢呼起来,声音在空旷的山谷中回荡。虽然一天的劳作让大家疲惫不堪,但看着亲手垒起的石头地基,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成就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天晚上,部落里的气氛格外热烈。大家围坐在火堆旁,吃着热气腾腾的煮肉(中午狩猎队捕获了一头小鹿),讨论着建房子的进度。石绘声绘色地给大家描述着未来房子的样子:“等土坯墙砌好,我们再在上面搭个屋顶,盖上茅草,房子里再砌个火炕,冬天的时候,火炕烧得暖暖的,我们躺在上面,再也不用冻得瑟瑟发抖了!”

老人们听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孩子们则兴奋地围着石,追问着“火炕是什么样子”“屋顶会不会漏雨”;五个少女也凑在一起,小声地讨论着以后在新房子里的生活。

张轩坐在一旁,看着这温馨的一幕,心中不由得泛起一丝暖意。他知道,建房子不仅仅是为了让大家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更是为了让这个部落有“家庭”的概念——以前,大家住在山洞里,不分彼此,没有“家庭”的意识;但当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房子,就会逐渐形成家庭,部落也会变得更加团结、稳定。

夜深了,部落成员们渐渐散去,回到潮湿的山洞里休息。但他们的心中,已经充满了对新家园的期待。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就有人迫不及待地来到建房空地旁,想要继续建房子。

张轩也早早地来到空地,看着已经垒好的石头地基,心中开始盘算着下一步的计划:“今天要开始砌土坯墙了,土坯墙要砌得笔直,还要在适当的位置留出门和窗户的位置。门要大一些,方便大家进出;窗户要小一些,既能透光,又能挡风。”

很快,部落成员们都到齐了。张轩将晒干的土坯搬到石基旁,对众人说道:“今天我们开始砌土坯墙。砌墙的时候,要从地基的一个角开始,一块土坯挨着一块土坯砌,土坯之间也要用黏土填满,就像垒石头地基一样。大家要注意,墙要砌得笔直,不能歪,不然房子会倒。”

他拿起一块土坯,放在石基的角落,调整好位置,然后用手抓起一把黏土,抹在土坯的侧面,再拿起另一块土坯,紧紧贴在上面,用手用力压实,确保两块土坯粘在一起。“大家看好了,就像这样砌,每一块土坯都要抹上黏土,贴紧,压实。”

众人纷纷效仿,开始砌土坯墙。石和岩负责砌墙角,他们力气大,能将土坯压得很实;其他青壮则负责砌中间的墙,妇女们和少女们则负责递土坯、运黏土,整个建房工地一片忙碌景象。

一开始,大家砌的墙还是有些歪歪扭扭,张轩就找来一根长长的树枝,靠在墙上,看看是否笔直,如果歪了,就及时调整。禾还发现,土坯的大小略有不同,有的土坯宽一些,有的窄一些,她就根据土坯的大小,灵活调整砌墙的方式,让墙面尽可能平整。

中午时分,第一间房子的土坯墙已经砌到了一米多高,门和窗户的位置也留了出来。看着渐渐成型的房子,部落成员们的干劲更足了。张轩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心中知道,用不了多久,第一间土坯房就能建成,而这,仅仅是部落“建房大业”的开始。

夕阳西下时,第一间房子的土坯墙已经砌到了两米多高(前面提到过原始人身高普遍在1.4米~1.6米之间,所以不用像现代的房子一样建到三米左右),只剩下屋顶还没有搭建。张轩看着眼前的房子框架,对众人说道:“大家辛苦了!今天我们的进度很快,明天我们就开始准备屋顶的材料,搭建屋顶。等屋顶搭好,第一间房子就建成了!”

众人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看着眼前的土坯房,脸上都露出了激动的笑容。虽然房子还没有完全建成,但已经能看出它的轮廓——笔直的石基,整齐的土坯墙,留出门和窗户的位置,远远望去,就像一个真正的“家”。

张轩站在土坯房旁,看着远处的山林和近处忙碌的部落成员,心中充满了成就感。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间房子,更是部落文明进步的象征。从住在潮湿的山洞,到建造坚固的土坯房;从没有“家”的概念,到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屋,这个原始部落正在他的带领下,一步步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夜色渐浓,部落成员们带着疲惫和满足,渐渐散去。张轩则留在建房空地上,借着月光,仔细检查着土坯墙的质量——他用手敲了敲土坯,感受着墙体的坚硬;又查看了土坯之间的黏土,确认已经压实。一切都符合要求,他才放心地回到石楼休息。

躺在床上,张轩回想着今天建房子的场景,心中充满了期待。明天,他们就将开始搭建屋顶,而第一间土坯房的建成,也将为部落的“建房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