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1974年6月14日,上午16点16分。
地点:凤凰玩具公司·老板办公室。
郑硕正俯身在宽大的红木办公桌前,仔细审阅永丰塑料厂最新的产能报告,钢笔尖在数据间轻轻划动。
突然,桌上那部奶油色电话机响起了急促的铃声,打破了宁静。郑硕头也没抬,只是抬手对坐在对面的霍建宁做了个手势。
霍建宁立刻会意,轻轻合上手中的文件夹,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办公室,并顺手带上了厚重的木门。
郑硕这才不紧不慢地拿起听筒,贴在耳边:“喂,哪位?”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沉稳平和、带着些许江浙口音的声音,背景十分安静,隐约能听到纸张翻动的细微声响:“郑先生,下午好。我是《明报》的查良镛。”
是金庸本人。
郑硕握着听筒的手几不可察地紧了一下,随即恢复正常。
他放下钢笔,身体微微向后,靠在高背椅的软垫上,语气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尊敬,但眼神里瞬间闪过一丝锐利的光,声音平稳地回应:
“查先生,下午好。您事务繁忙,还亲自来电,是有什么指教吗?”
他心知肚明,金庸此时来电,绝非寻常问候。
“指教不敢当。”金庸的声音依旧不疾不徐,透着文人特有的清晰和条理,他显然不打算绕圈子。
“郑先生是爽快人,我也就开门见山了。马家那边,托我传个话。”
他略微停顿,似乎给郑硕一个消化信息的时间,然后继续道,每个字都吐得很清晰:
“他们希望能和郑先生你当面谈一谈,找个清静稳妥的地方,双方坐下来,把事情讲清楚,看看有没有转圜的余地。”
郑硕没有立刻接话,目光扫过桌上摊开的报告,脑中那台“灵魂AI”已经开始无声地运转,快速评估着这个突如其来的“和谈”信号背后的各种可能性。
是缓兵之计?
还是真的撑不住了?
电话那头,金庸似乎能感受到他的沉默,接着给出了具体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