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明报》金庸办公室。
金庸刚审完次日要见的社论清样,略显疲惫地揉了揉眉心。他的红木办公桌上,一边是待校的文稿。
另一边则有意无意地摊着几份关于马家与郑硕近期激烈交锋的剪报资料,墨迹犹新。
金庸扶了扶金丝眼镜,目光扫过那些剪报,脸上露出一丝复杂的苦笑,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潘粤生感慨:
“马家这真是……病急乱投医了。想当年我在《大公报》写社论,还点名批评过他们放印子钱、通死人债的旧事,彼此并非同道。
如今大厦将倾,反倒想起我这个摇笔杆子的书生来了?”
他没等潘粤生回话,便又深深叹了口气,目光投向窗外车水马龙的街道,语气带着深深的忧虑:
“马家这艘船,龙骨早就烂了,沉没是迟早的事。明眼人都看得清。
此刻伸手,难保不会被当作救命稻草,一起拖进深渊里啊。”
潘粤生的脸上也是写满了不解,听老友话的意思,他这是打算要插手,帮马家一把?
犹豫了一下,他还是出声劝道:“老查,马家的背景……江湖上人尽皆知,并不干净。
我们《明报》向来立身中正,何必去蹚这浑水?万一惹得一身腥,怕是不值啊!”
金庸缓缓摇头,嘴角挂着一抹难以看透的苦笑,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轻响:
“《明报》立身,自然要堂堂正正,这是根本。但你要明白,这香江的江湖,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那么简单。”
他停顿了一下,指向那些关于郑硕商业动作的报道:“那个年轻人,郑硕,有魄力,有手段,是一号人物。
但你看他这几步棋,招招直奔要害,不留丝毫余地,未免过于狠辣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