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迷雾与微光

他立刻忘记了疲惫和挫败,抓起笔,在白瑾提供的数学模型基础上,开始疯狂地重新演算和修改自己的代码架构。他将原本试图“精巧隐藏”的标记,打散、重组,融入了一段看似完全随机、符合环境背景噪音的数据流中,只有通过特定的、基于“镜像”核心算法的“钥匙”,才能从中提取出有效的追踪信息。

这是一个颠覆性的思路转变!他不再追求“隐藏”,而是追求“融合”!

时间在笔尖和键盘的敲击声中飞速流逝。窗外天色由暗转明,又渐渐染上夕阳的余晖。

沈怀安不知道自己演算了多少草稿,重构了多少次代码。他眼中布满血丝,嘴唇干裂,但眼神却越来越亮。

终于,在夜幕再次降临时,他完成了新版本“回响”模型的重构。他深吸一口气,颤抖着手指,启动了第四次,也是他自己加试的、基于白瑾新理论的模拟测试。

沙盘环境中,攻击依旧凶猛,对方的反制能力被模拟到极致。红色的数据流如同狂暴的巨浪,不断冲击、探测、分析。

当回收信号再次建立时,新版“回响”启动。

那携带了标记的信息,不再是一段精心伪装的“密文”,而是化作了一片看似毫无意义的、与周围环境噪音完美融合的“混沌之云”,顺着回收通道,悄无声息地流淌而去。

屏幕上,攻击成功的红色标记依旧亮起。

一秒,两秒,三秒……

没有警报!没有反制!代表反向标记的蓝色光点,虽然微弱,却持续而稳定地在攻击路径的尽头闪烁着,清晰地标注出了敌方“数据接收池”的模拟位置!

小主,

成功了!

这一次,标记成功地潜入了敌方系统,并且没有被发现!

(沈怀安内心:成功了!真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