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高兴太早。”雷烈泼了盆冷水,“你的理论基础和工程经验还是短板。在小组正式运作前,你需要先完成我给你的补充学习清单,并通过三次不同难度的模拟环境压力测试。通不过,你就只能旁观。”
“我一定通过!”沈怀安几乎是立刻保证。
“回响”项目的启动,在“启明”内部高层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林晚晚力排众议,给予了该项目最高的资源优先级。她很清楚,如果“回响”成功,他们将获得一把刺向“Kaleido Scope”心脏的利刃。
白瑾在详细了解沈怀安的构想后,也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认为这可能是对“镜像防御”理论一次极具想象力的外延应用。她带领的理论团队开始着手解决最核心的“标记隐蔽性”和“反向注入稳定性”问题。
而沈怀安,则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他需要一边消化雷烈给出的、堪比大学研究生课程的进阶学习资料,一边准备那三次至关重要的压力测试。他几乎住在了书房,连吃饭时都在看资料,和苏晴的交流也变成了简单的“妈,我吃完了”、“妈,我去看书了”。
苏晴看着儿子肉眼可见的消瘦下去,心疼不已,却也知道无法阻拦。她只能变着花样准备营养餐,默默地将牛奶和水果送到他的书桌前,尽量不去打扰他。
(苏晴内心:这孩子,跟他爸当年钻牛角尖的样子真像……但晚晚姐和雷先生在看着他,总不会出大错的。)
她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就在“启明”紧锣密鼓地开发新武器时,城市的阴影之下,“Kaleido Scope”也并未沉睡。
那座可以俯瞰部分城区的密室内,冰冷的电子合成音再次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数据波动:
“目标‘哨兵’(指沈怀安)近期网络活动模式改变,深度加密,指向性明确。能量波动集中于‘启明’核心研发区。推测,有新项目启动,且其参与度不低。”
屏幕上,代表着沈怀安网络活动痕迹的光点,虽然无法窥探具体内容,但其活跃度和集中度,显然引起了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