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沈怀安的生活似乎找到了一个新的节奏。白天上学,放学后如果雷烈有空,便会带他去那个“蛛网”追踪小组的办公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数据筛选工作。他开始学习更基础的网络协议知识,甚至在小陈研究员的指点下,尝试编写简单的脚本来自动化部分重复性劳动。
(沈怀安内心:原来代码可以这样用…不是用来打游戏,而是用来追踪隐藏在数据洪流里的“幽灵”。)
他依旧沉默,但不再是那种带着刺的抗拒,而是一种沉浸在学习与新发现中的专注。他对林晚晚的态度也缓和了许多,虽然还做不到像以前那样亲昵自然,但至少会回应她的问话,餐桌上偶尔也会主动说一两句学校里的趣事。
苏晴最先察觉到这种积极的变化,脸上的愁容散去了不少,家里的气氛终于不再那么紧绷。
林晚晚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对雷烈充满了感激。他用一种近乎“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既保护了沈怀安,又引导他将过剩的精力和好奇心用在了正确的方向上。
---
然而,外部的威胁从未停止脚步。
这天下午,“蛛网”小组捕捉到一段异常活跃的数据流,源头指向城西一个大型购物中心的儿童游乐区。该区域覆盖着一个强信号的“FreeLink”热点。
“信号特征与赵博士失忆前捕捉到的模式高度吻合,但强度更大,目标似乎…更集中。”小陈向赶来的林晚晚和雷烈汇报,脸色凝重。
(林晚晚内心:儿童游乐区?他们的目标难道是…孩子?)
“立刻派人去现场,便衣侦查,不要打草惊蛇。”林晚晚下令,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雷烈亲自带人前往。反馈回来的信息让人心惊——那个游乐区最近引进了一批新型的“互动式”电子玩具,孩子们可以通过佩戴简易头盔,用“意念”控制玩具小车进行简单的竞速比赛。玩具的宣传语打着“开发儿童脑潜能”的旗号,深受家长和孩子欢迎。
(雷烈透过加密通讯汇报:“玩具使用的无线连接协议,与我们监控到的异常数据流存在耦合。怀疑‘神经织网’的‘钩索’植入,可能通过这些玩具完成。”)
林晚晚感到一阵寒意。对方的手段越来越没有底线,竟然将目标对准了毫无防备的孩子!这些玩具很可能在孩子们专注“意念控制”时,悄无声息地完成了神经信号的标记和“钩索”的植入。而被窃取的,可能不仅仅是孩子的记忆,更是他们纯净的、未被污染的意识特征,这对于研究意识操控技术来说,或许是极其珍贵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