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早就料到她会这么问,赶紧说:“夫人,这有什么不合适的?母凭子贵,子也凭母贵啊!嬴异人现在没靠山,您要是认他当儿子,他以后肯定对您忠心耿耿;您有了他这个儿子,以后就算安国君百年之后,您也是太后,谁还敢欺负您?要是您错过了这个机会,等安国君其他儿子当了太子,您可就没好日子过了。”
这番话戳中了华阳夫人的痛点。她越想越觉得有道理,当天晚上就找安国君“吹枕边风”:“大王,我听说咱们的儿子嬴异人身在赵国,却不忘秦国,还特别贤能,我真为您高兴。可惜我没生儿子,要是能把嬴异人认作儿子,让他当太子,我以后也有个依靠了。”
安国君本来就宠华阳夫人,再加上吕不韦之前已经通过其他大臣,把嬴异人的“贤名”传到了安国君耳朵里,安国君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夫人说得对,嬴异人确实不错,就依你,让他当太子!”
为了让这件事更正式,安国君还和华阳夫人一起,刻了个玉符,作为立嬴异人为太子的凭证。《史记·吕不韦列传》里记载:“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嗣。”就这么着,嬴异人从一个“落魄质子”,摇身一变成了秦国太子,而华阳夫人,也终于解决了“无嗣”的隐忧,为自己的未来买了一份“保险”。
嬴异人能回秦国,华阳夫人的作用可不小。为了让嬴异人更“贴心”,华阳夫人还特意给嬴异人改了个名字——“子楚”,因为华阳夫人是楚国人,让他姓“楚”,意思是“你是我楚国来的儿子”,既拉近了关系,又彰显了自己的地位。
嬴异人(现在该叫子楚了)回到秦国后,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见华阳夫人。他特意穿了一身楚国的衣服,一见到华阳夫人就跪下磕头,哭着说:“母亲,儿子在赵国天天想念您,今天终于能见到您了,儿子太开心了!”
华阳夫人一看,这孩子不仅懂事,还这么贴心,心里更满意了,赶紧把他扶起来,给了他一堆赏赐,还亲自安排他的住处和饮食。安国君见他们母子关系这么好,也特别高兴,经常让子楚陪自己处理政务,子楚表现得很出色,安国君对他越来越满意。
可就在一切顺顺利利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了,安国君继位,成了秦孝文王。按照规矩,安国君继位后要先守孝一年,然后才能正式登基。可谁也没想到,安国君守孝期满,刚正式登基三天,就突然去世了!
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整个秦国都慌了——国君刚继位就去世,要是处理不好,很可能会引发内乱。就在这关键时刻,华阳夫人站了出来。她虽然心里也难过,但还是强忍着悲痛,召集大臣们开会,大声说:“现在不是难过的时候!大王去世了,太子子楚就是新的国君,咱们赶紧拥立子楚登基,稳定大局!”
大臣们本来还有点犹豫,可看到华阳夫人这么坚定,再加上子楚本来就是法定的太子,就都同意了。就这样,子楚顺利继位,成了秦庄襄王。华阳夫人也从“太子妃”升级成了“太后”,史称“华阳太后”。
子楚继位后,果然没辜负华阳夫人的期望,对她特别孝顺:给她建了更豪华的宫殿,让她享受最高规格的待遇;每次处理重大政务,都会先去请教华阳太后的意见;宫里的人要是敢怠慢华阳太后,子楚二话不说就严惩。华阳太后的地位,比以前更稳固了。
吕不韦也没白忙活,子楚继位后,任命他为丞相,封他为文信侯,还把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吕不韦从一个商人,变成了秦国最有权势的大臣,实现了“奇货可居”的目标。而这一切的起点,都是华阳夫人当初的“慧眼识珠”——要是没有华阳夫人认子楚当儿子,子楚成不了太子,吕不韦也成不了丞相,秦国的历史可能都会改写。
子楚当了三年秦王,也去世了,他的儿子嬴政(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继位。这时候的嬴政才十三岁,还没能力处理国家大事,秦国的政权就落到了吕不韦和华阳太后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