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占领长安后,于十二月十三日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国号“大齐”,黄巢称帝,年号为“金统”。这一下,黄巢可算是实现了自己的皇帝梦,当年那个落第书生,如今竟然登上了皇位,这简直就像一场传奇的逆袭大戏。
可这大齐政权建立后,黄巢等人就开始安于现状,麻痹轻敌了。他们没有乘胜追击残余唐军,给了唐廷重新调兵遣将的机会。广明二年(公元881 年)三月,唐僖宗任命郑畋为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程宗楚为副都统,负责进攻农民军。
黄巢派尚让、王璠带兵五万攻打郑畋,可他们太轻敌了,结果中了郑畋的埋伏,损失两万余人。四月,郑畋指挥唐军从四面围困住长安城。黄巢一看这情况,觉得守在长安城里不是办法,于是主动把农民军撤出长安,东屯灞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唐军进入长安后,就露出了他们的真面目,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把长安城里搞得是乌烟瘴气。百姓们这才发现,原来官军比农民军还可怕。农民军侦察到唐军入城后的混乱情况后,分兵数万重新杀进长安城,唐军被打得措手不及,死伤惨重。程宗楚、唐弘夫这两个指挥唐军入城的将领,也被农民军杀死。
虽然农民军重新夺回了长安,但他们的处境却越来越艰难。中和二年(公元882 年)正月,唐僖宗任命王铎为宰相,兼任诸道行营都统,统帅各路唐军将黄巢困于长安城。黄巢的军队没有粮食,只能以树皮等物充饥,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
与此同时,黄巢任命的同州防御使朱温叛变,这对黄巢的大齐政权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朱温这家伙,本来是黄巢的得力干将,可他一看黄巢的形势不妙,就脚底抹油,投降了唐朝。唐僖宗还赐名朱温为“全忠”,可这朱温一点也不忠,后来还成了唐朝的掘墓人。
中和三年(公元883 年)四月,黄巢实在是撑不下去了,只好主动把农民军撤出长安,转入河南。他以尚书左仆射孟楷为先锋进攻陈州,可没想到,陈州刺史赵犨早有准备,他坚壁清野,还公开说:“吾家久食陈禄,誓与此州共存亡。”
赵犨的顽强抵抗,让黄巢的农民军吃尽了苦头。他们围攻陈州近三百天,却始终没能攻下陈州。这陈州之战,让黄巢丧失了寻求发展的大好时机,而朱温、沙陀贵族李克用却迅速集结重兵,向黄巢发起了进攻。农民军在内外夹击之下,大部被唐王朝消灭。
中和四年(公元884 年)五月,尚让等一部分农民军将领向朱全忠和武宁节度使时溥投降。黄巢仅率千余人败走山东,兵败如山倒。最后,黄巢退至泰山狼虎谷,关于他的结局,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自杀,另一种是被其甥林言所杀,时年六十五岁。黄巢死后,首级被时溥送入长安表功,曾经不可一世的黄巢,就这样落幕了。
黄巢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一个落第书生,成为了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建立了大齐政权,差点推翻了唐朝的统治。他的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却给唐朝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他提出的“均平”口号,反映了当时百姓对公平、平等的渴望,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他还横扫大江南北,打击了那些腐朽的官僚、地主,让他们知道,老百姓不是好欺负的。
但黄巢的起义军也有很多残忍的行为,比如攻占广州时的屠城,还有史书中记载的以活人为军粮等。这些行为,让他成为了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杀人魔王,褒贬不一。
参考《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