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明慧重生

朝花瑾雪 忧郁的天 11365 字 12天前

“臣妾正和明慧格格说话呢。”太子妃起身行礼,“说她年纪轻轻,就懂得帮着家里分忧。”

太子的目光落在明慧身上,带着几分审视,又有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哦?郭络罗大人养了个好女儿。听说江南的事,你也出了力?”

明慧心里一紧,这是要把她往漕运的事上扯?她连忙屈膝:“回太子殿下,女儿只是在家听阿玛说过几句,不敢居功。都是八阿哥和各位大人运筹帷幄,才有了结果。”

她把功劳全推给胤禩和大臣,自己只做个“听阿玛说话的闺阁女”,既不得罪太子,又没贬低胤禩。太子盯着她看了半晌,忽然笑了:“倒是个会说话的。赏。”

旁边的太监立刻递上一个锦盒,明慧谢恩接过,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支赤金点翠步摇,做工精致,却也张扬。她心里清楚,这哪是赏赐,分明是敲打——太子这是在告诉她,谁才是储君。

回到座位时,明慧手心已沁出薄汗。伊尔根觉罗氏看着她手里的步摇,脸色微变:“太子妃怎么会突然赏你这个?”

“许是瞧着女儿顺眼吧。”明慧笑着把步摇递给青禾,“收起来吧,看着倒也喜庆。”

她嘴上说得轻松,心里却警铃大作。太子这一举动,怕是把她当成了胤禩的人。往后的日子,怕是更难安稳了。

宴席过半,康熙离席休息,各位阿哥和大臣也散到偏厅外透气。明慧借口更衣,想出去透透气,刚走到回廊,就见胤禩站在廊下看雪。

“八阿哥。”她轻声唤道。

胤禩转过身,看到是她,微微颔首:“明慧格格。”

“多谢八阿哥前几日的提醒。”明慧开门见山,“江南的事,多亏了您的幕僚机警。”

胤禩笑了笑:“该谢的是秦管事,若不是他从中斡旋,事情怕是没那么顺利。”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她身上,“今日太子殿下雨后送伞,你可得多留个心眼。”

明慧心里一动:“八阿哥是说……”

“太子近来行事越发急躁,”胤禩声音压得很低,“他既赏了你东西,往后怕是会时常‘惦记’着郭络罗府。你们……尽量避开便是。”

原来他什么都知道。明慧点点头:“女儿省得。”

“回去吧,天凉。”胤禩挥了挥手,转身继续看雪。

明慧看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这男人心思深沉得可怕。他既能在朝堂上八面玲珑,又能在暗处洞察一切,甚至连太子的心思都摸得一清二楚。跟着这样的人,究竟是福是祸?

她摇摇头,把这念头压下去。现在想这些没用,当务之急是怎么应对太子的“惦记”。她转身往回走,刚走到拐角,就见四阿哥胤禛站在那里,目光沉沉地看着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明慧心里一慌,连忙行礼:“见过四阿哥。”

胤禛没说话,只盯着她看了半晌,忽然道:“郭络罗府的女儿,倒是比想象中伶俐。”说罢,便转身离开了,留下明慧愣在原地,后背沁出一层冷汗。

这四阿哥,又是什么意思?

回到宴席时,明慧只觉得浑身不自在。太子的试探,胤禩的提醒,胤禛的打量……这宫里的每一个眼神,都像带着钩子,想把人拖进看不见的漩涡里。

她低头看着自己的手,忽然想起刚穿越时,她还以为凭着剧情记忆就能步步为营。可如今才明白,这深宫里的博弈,从来都不是照着剧本走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每一步都可能踏错。

宴席结束时,天已微亮。明慧跟着额娘走出皇宫,看着东方泛起的鱼肚白,忽然觉得眼睛有些酸涩。她抬头望向宫墙深处,那里朱红的宫墙在晨光中透着几分肃穆,又藏着几分冰冷。

这条路,果然比她想象的更难走。

除夕宫宴后,太子胤礽似乎真的“惦记”上了郭络罗府。不过几日,就以“嘉奖郭络罗府协助漕运”为由,赏了不少绸缎布匹,甚至还特意派了个嬷嬷来府里“教导”明慧规矩。

这嬷嬷姓刘,是太子妃身边的老人,说话尖酸,眼神挑剔,刚到府里就指手画脚:“郭络罗府虽是勋贵,规矩却糙得很。就说这茶,水温不够,茶叶也放多了,哪有半点大家闺秀的样子?”

明慧耐着性子听着,心里却清楚,这哪是来教规矩,分明是来监视的。她吩咐青禾:“刘嬷嬷远道而来,怕是累了,先请去客房歇息,好茶好饭伺候着,可别怠慢了。”

刘嬷嬷撇撇嘴,不情不愿地跟着青禾走了。伊尔根觉罗氏忧心忡忡:“这嬷嬷来头不小,若是得罪了她,怕是会在太子妃跟前说咱们坏话。”

“额娘放心,”明慧笑道,“她要教规矩,咱们就学。她要挑错,咱们就改。左右不过是多双眼睛看着,只要咱们行得正坐得端,她也挑不出大错。”

嘴上这么说,明慧心里却没闲着。她知道,太子这是想把郭络罗府拉到自己阵营,若是不从,怕是会招来麻烦。可她早已心向胤禩,绝不可能改弦更张。

这日,刘嬷嬷正教明慧插花,忽然说:“再过几日是太子妃的生辰,格格不如亲手做件礼物送去?也好表表心意。”

明慧心里冷笑,这是想让她主动示好。她故作天真:“女儿手笨,怕是做不好。不如让阿玛挑些珍贵的玩意儿送去,也显得郑重。”

“那哪能一样?”刘嬷嬷眼睛一斜,“亲手做的才有诚意。太子妃常说,女子心思要细,手艺要巧,才配得上皇家体面。”

明慧拗不过,只好应下。回到院子,青禾气道:“这刘嬷嬷分明是故意刁难!太子妃的生辰,哪用得着您亲手做礼物?”

“做就做吧。”明慧拿起针线,“不过是件小玩意儿,犯不着跟她置气。”

她想了想,取了块素白的锦缎,绣了一幅“松鹤延年图”。针法不算特别精巧,却也雅致大方,既不失礼,又不会显得太过谄媚。

送礼物那日,刘嬷嬷跟着一同去了太子府。太子妃见了那幅绣品,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淡淡道:“有心了。”

明慧刚要告辞,却被太子叫住:“郭络罗府的女儿,倒是越来越懂事了。听说你最近在学管账?”

“回太子殿下,只是跟着阿玛学些皮毛。”明慧垂着眼。

“哦?那正好。”太子忽然道,“内务府最近缺个管账目的女官,我看你挺合适,不如进宫历练历练?”

明慧心里猛地一沉。让她进宫当女官?这分明是想把她扣在宫里,当成牵制郭络罗府的棋子!

她连忙屈膝:“谢太子殿下抬举,只是女儿年幼,怕是担不起这重任。再说阿玛和额娘也舍不得女儿离府,还请殿下收回成命。”

“这有什么舍不得的?”太子笑了笑,“进宫历练是好事,郭络罗大人不会不明白。这事我已经跟皇上提了,皇上也觉得可行。”

这话堵得明慧哑口无言。皇上都同意了?她不信。太子定是在唬她。

她强作镇定:“既是皇上有旨,女儿不敢违抗。只是还请殿下容女儿回府跟阿玛额娘商量商量,也好做些准备。”

太子点点头:“也好,给你三日时间。”

回到府里,明慧立刻把这事告诉了郭络罗·明尚。郭络罗·明尚气得拍了桌子:“这太子简直是欺人太甚!竟敢打我女儿的主意!”

“阿玛息怒,”明慧道,“太子说已经跟皇上提了,这事怕是假的。他不过是想逼咱们站队。”

郭络罗·明尚冷静下来,眉头紧锁:“可他毕竟是太子,若是硬顶着,怕是会招来祸事。”

明慧沉吟片刻:“不如……咱们去求求八阿哥?”

郭络罗·明尚愣了一下:“求他?他虽是皇子,可终究比太子矮一头,能有什么办法?”

“女儿也不知道,”明慧道,“但八阿哥在皇上面前说话有分量,或许能想个法子周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她第一次主动提议求助胤禩。郭络罗·明尚看着女儿,忽然明白了什么,叹了口气:“罢了,事到如今,也只能试试了。”

当日傍晚,郭络罗·明尚便去了八爷府。明慧在府里坐立难安,直到深夜,才见阿玛回来,脸色疲惫却带着几分轻松。

“成了。”郭络罗·明尚道,“八阿哥说他有办法,让咱们安心等着。”

明慧松了口气,却又有些好奇:“八阿哥说是什么办法了吗?”

“他没细说,只说明日宫里会有消息。”郭络罗·明尚道,“这八阿哥,倒真有几分能耐。”

第二日一早,宫里果然传来消息——康熙下旨,说郭络罗府嫡女年幼,不宜入宫当差,太子的提议暂且搁置。

明慧知道,这定是胤禩的功劳。可他究竟是怎么说服康熙的?她心里越发好奇,也越发觉得这个男人深不可测。

刘嬷嬷得知消息后,脸色难看,却也不敢再多说什么,没过几日就以“太子妃身边缺人”为由,灰溜溜地回了太子府。

一场风波总算平息,明慧却没觉得轻松。她知道,太子这次没能如愿,往后只会更盯着郭络罗府。而她欠胤禩的人情,也越来越多。

这日,她正在院子里看书,青禾忽然拿着个帖子进来:“格格,八爷府送帖子来,说是请您去府里赏梅。”

明慧看着那张烫金的帖子,心里犹豫。现在去八爷府,会不会太扎眼?可若是不去,又显得太过刻意。

她想了想,对青禾道:“回了来人,说我明日准时到。”

有些债,总是要还的。有些局,也总要亲自去破。

八爷府的梅园果然名不虚传,千株红梅竞相绽放,远远望去,像一片燃烧的云霞。明慧穿着件月白色的斗篷,站在梅林里,看着花瓣在风中簌簌飘落,心里竟生出几分恍惚。

“明慧格格倒是来得早。”一个温和的声音自身后响起。

明慧转过身,见胤禩穿着件宝蓝色的常服,手里拿着支梅花,正笑盈盈地看着她。

“八阿哥。”她屈膝行礼,“冒昧前来,还请恕罪。”

“说什么冒昧,”胤禩把那支梅花递给她,“特意让人去请的,自然是盼着你早些来。”

明慧接过梅花,指尖触到花瓣的微凉,心里微微一动。这还是他第一次如此直白地表达“期盼”。

“多谢八阿哥。”她把梅花别在斗篷上,“这梅园真美。”

“再美,也不及格格风采。”胤禩笑了笑,引着她往梅林深处的暖阁走去,“里面烧了炭火,暖和些。”

暖阁里陈设雅致,桌上摆着茶点和棋盘。胤禩请她坐下,亲自为她倒了杯茶:“前几日的事,多谢格格信任。”

明慧知道他指的是太子逼她入宫的事,轻声道:“该谢的是八阿哥才对。若不是您,女儿现在还不知道该怎么办。”

“举手之劳罢了。”胤禩执起棋子,“其实也没什么,不过是跟皇阿玛说,郭络罗府的女儿是个难得的人才,留在府里学学管家理事,将来更能帮衬夫家,比进宫当女官有用得多。”

明慧愣了一下,没想到他竟是这么说的。这话既夸了她,又暗示了她将来的婚事,还合了康熙希望皇子们开枝散叶、家族和睦的心思,难怪康熙会准。

“八阿哥心思缜密,女儿佩服。”她真心实意地说。

胤禩笑了笑,落下一子:“来杀一局?”

明慧也拿起棋子:“八阿哥可别让着我。”

两人下起棋来,明慧的棋艺不算顶尖,却也有几分章法,时而凌厉,时而保守。胤禩看着她认真的模样,嘴角的笑意越来越深。

“你这棋风,倒跟你人一样。”他忽然说。

“哦?”明慧抬眼看他,“八阿哥觉得我是什么样的人?”

“看着温和,心里却有主意。”胤禩落下关键一子,“就像这棋,看似退让,实则步步为营。”

明慧的心猛地一跳,他竟看出来了?她避开他的目光,落下一子:“八阿哥过奖了。”

一局棋下完,明慧输了半子。她看着棋盘,笑道:“还是八阿哥技高一筹。”

“承让。”胤禩收起棋子,“其实你刚才有一步可以赢,只是……”

“只是我没敢走。”明慧接口道。

她刚才确实有个险招,可风险太大,一旦失手就满盘皆输。她不敢赌,就像她不敢完全信任

康熙三十一年的春天来得格外早,正月刚过,府里的腊梅还没谢尽,西跨院的玉兰就冒出了花苞。明慧站在廊下看着那抹新绿,心里算着日子——再过三个月,就是她十岁生辰了。

这两年,她在郭络罗府的地位越发稳固。内宅的账目经她之手打理得井井有条,连账房先生都常说“大小姐比爷们还懂算计”;阿玛郭络罗·明尚遇着朝堂上的烦心事,偶尔会找她闲聊几句,虽不说军国大事,却也会问些“若是你是某官,这事该怎么处置”的话;连素来对她严厉的祖母,也常拿着她绣的帕子跟来访的夫人们炫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唯有一件事,像根细刺扎在心头——胤禩自去年梅园一别后,竟再没主动联系过她。

那日在暖阁,他话说到一半便停了,只笑着换了话题,说些江南的趣闻。她回府后翻来覆去想了半夜,总觉得他那句“你没敢走”意有所指,可日子一天天过去,八爷府既没再来帖子,也没托人带话,仿佛那场赏梅只是寻常应酬。

“格格,九阿哥府的人送了盆水仙来,说是新培育的品种,叫‘金盏银台’。”青禾抱着个青瓷花盆进来,脸上带着好奇,“九阿哥怎么突然想起送花了?”

明慧看那水仙开得正好,鹅黄的花芯裹在白瓣里,倒真像盏小台盏。她伸手拨了拨叶片:“许是前几日我让秦管事给江南的商号带了些新茶,他这是回礼。”

去年秦忠从江南回来后,她借着采买的由头,让他在苏州、杭州联络了几家绸缎庄和茶叶铺,明面上是为郭络罗府置办年货,实则是帮胤禟拓展门路。九阿哥虽贪利,却也懂“投桃报李”的道理,送盆花不算什么,暗地里怕是已经让商号多照看郭络罗府的生意了。

“对了,”青禾忽然想起什么,“方才听门房说,宫里传旨,下月十六让适龄的宗室贵女去圆明园赴宴,说是皇上要为几位阿哥选伴读。”

明慧指尖一顿。选伴读?她记得剧情里,康熙确实有让皇子们身边配些同龄贵女的先例,美其名曰“一同读书习礼”,实则是为了让各家勋贵在皇子间提前押注。

“适龄是指多大?”她追问。

“说是八岁到十二岁的都算。”青禾数着手指,“咱们府里,您和三姑娘都在里头呢。”

三姑娘郭络罗明玥比她小两岁,性子怯懦,平日见了生人都不敢说话。让她去选伴读,怕是连头都不敢抬。

“知道了。”明慧没再多问,心里却打起了算盘。圆明园宴,胤禩定会去。他这一年不冷不热的态度,或许能在宴上探个究竟。

接下来的日子,府里开始为圆明园的宴席准备。伊尔根觉罗氏亲自为明慧挑了衣裳,是件石青色暗纹旗装,领口绣着几枝玉兰花,既不失身份,又不张扬。她还特意请了宫里的嬷嬷来教礼仪,从走路的姿势到举杯的角度,一一纠正。

“到了园子里,少说话,多微笑。”嬷嬷临走前再三叮嘱,“皇上问话就老实回,若是阿哥递话,别接太勤,也别晾着人,记住‘中庸’二字。”

明慧一一应下,心里却清楚,这场宴席从来就不是“中庸”能应付的。太子定会借机拉拢人心,四阿哥虽冷淡,也定会暗中观察,而胤禩……他会怎么做?

三月十六这日,天气晴好。明慧跟着额娘乘马车去圆明园,一路看着官道两旁的柳树发了新芽,心里竟有些像揣了只兔子。

圆明园的“牡丹台”早已摆开宴席,康熙坐在主位,身边围着几位老臣,底下分两侧坐着宗室女眷和皇子。明慧跟着人流行礼问安,眼角余光瞥见胤禩坐在左侧第三张桌,正低头跟胤禟说着什么,侧脸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温润。

宴席开始后,先是歌舞助兴,接着是各家贵女展示才艺。有弹琵琶的,有唱曲儿的,还有挥毫泼墨的。轮到明慧时,她选了支《平沙落雁》的曲子,用古琴弹奏。指法不算顶尖,却胜在沉稳,收尾时余音绕梁,连康熙都点头赞了句“不错”。

“郭络罗府的女儿,倒是沉稳。”康熙看向郭络罗·明尚,“明尚,你教女有方啊。”

郭络罗·明尚连忙起身谢恩:“臣不敢当,都是皇上教化得好。”

明慧垂着眼帘,能感觉到几道目光落在身上。她知道,这一曲不仅是弹给康熙听的,更是弹给胤禩听的——她在告诉他,这一年来,她没闲着,也没慌乱。

宴席过半,康熙让皇子们带着贵女去园子里走走,说是“亲近自然,聊聊学问”。这分明是给了大家私下接触的机会。

明慧正犹豫着该跟谁走,胤禵忽然凑了过来,手里还拿着支刚摘的桃花:“明慧格格,我带你去看锦鲤吧?池塘里新放了几尾红的,可好看了。”

她刚要应下,就听胤禩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十四弟,皇阿玛让你去跟三阿哥请教书法,你忘了?”

胤禵愣了一下,摸了摸头:“哦对,我差点忘了。那明慧格格,我回头找你玩啊。”说罢,一溜烟跑了。

梅林一别后,这是她第一次跟胤禩单独相处。明慧心跳快了几分,却还是维持着镇定:“八阿哥。”

“方才那曲弹得好。”胤禩看着她,眼里带着笑意,“这一年,琴艺长进不少。”

“不过是勤加练习罢了。”明慧避开他的目光,看向远处的花丛,“八阿哥今日怎么没带幕僚来?”

“皇阿玛特意说了,今日只论家常,不谈公务。”胤禩往前走了两步,与她并肩而立,“倒是你,郭络罗府的账目,听说现在都由你过目了?”

“只是帮额娘分担些琐事。”

“琐事?”胤禩轻笑一声,“我怎么听说,苏州的绸缎庄上月盈利翻了倍,还都是你出的主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明慧心里一惊。她让秦忠在苏州推行“会员制”,预存银子的客人能打折,这事做得极为隐蔽,连阿玛都只知道“生意好了”,胤禩怎么会知道?

见她惊讶,胤禩反而收敛了笑意,语气沉了些:“明慧,你太急了。”

这话说得突然,明慧愣住了。

“你想帮郭络罗府站稳脚跟,想帮我拓展门路,这些我都知道。”胤禩看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道,“可你忘了,你才十岁。一个十岁的姑娘家,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是好事,也可能是祸事。”

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太子党里,有人已经在查苏州的商号了,说郭络罗府借采买之名,行结党之实。若不是我让人压下去,你以为今日还能安安稳稳站在这里?”

明慧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狠狠撞了一下。原来他不是不理她,而是一直在暗中帮她挡着麻烦?那“小心”的纸条,那梅园的欲言又止,这一年的沉默……全都是因为这个?

“我……”她张了张嘴,竟不知道该说什么。

“记住,”胤禩打断她,语气带着几分难得的严肃,“有时候,藏拙比露锋芒更重要。尤其是在皇阿玛面前,太聪明的孩子,未必讨喜。”

风拂过花丛,吹起明慧的发丝。她看着胤禩那双清澈却深沉的眼睛,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他不仅在提醒她,更是在教她——教她如何在这波谲云诡的朝堂里,既能成事,又能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