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烟雨百年
江南,姑苏城外三十里,青萝镇。
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巷,因巷口一株百年老青萝而得名。巷子不深,两侧是白墙黛瓦的民居,墙头时有几枝桃花、杏花探出,细雨时节,檐角滴水敲在石板上,叮咚作响,衬得巷子愈发幽静。
时光如巷口那潺潺溪水,悄然流逝。寒来暑往,青萝巷的桃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转眼,距离当年芦苇荡那场不为人知的“星坠”,已悄然过去百年。
百年光阴,于修真界不过弹指一瞬,于这凡俗江南小镇,却已是几代人的更迭。
当年救回洛云归的那个渔村少年阿水,早已化作黄土。他救回的那个“焦黑人”,在村里老郎中摇头叹息、断定无救后,却被青萝镇上一个姓洛的落魄老秀才捡了回去。老秀才膝下无子,见那焦黑躯体心口尚有余温,便动了恻隐之心,将其安置在家中偏房,每日以米汤续命,权当积德。
说来也怪,那焦黑躯体气息虽微弱如游丝,却硬生生挺了过来。十年、二十年……焦黑的外壳渐渐脱落,露出下方新生的、苍白得近乎透明的肌肤。老秀才去世后,镇上的洛家远亲接手了这栋老宅和这个“活死人”,一代代传了下来,始终好生照看着。镇上人都说,洛家宅子里供着个“睡仙”,保佑着洛家香火和青萝镇百年太平。
至于芦苇荡深处那些散落的血刃碎片,百年间,也经历了几番辗转。有渔人网到过奇特的金属片,觉得不祥,又扔回了水中;有孩童在滩涂捡到,当稀奇玩意把玩几日,便不知所踪;最大的一块,则被一个游方至此的老道发现,惊为天人,耗费数年心血,以其为核心,辅以精金秘银,重新铸成了一柄样式古朴的桃木剑,终日背负,云游四方,不知所踪。
青萝巷依旧宁静。细雨绵绵时,巷子深处的洛家老宅里,总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药香和……一种说不清道不明、让人心静的冷冽气息。
洛家这一代的主人,是个叫洛文远的的中年书生,性子温和,屡试不第,便安心在镇上开了间私塾,教书度日,顺便照料偏房里那位传说中的“先祖”。
这日,又是烟雨朦胧。
洛文远从私塾归来,青色长衫下摆沾了些许泥水。他先去偏房看了看。房间收拾得很干净,窗明几净,一张简单的木床上,躺着一个人。那人面容苍白,双目紧闭,银白色的长发铺在枕上,五官依稀可见当年的清丽绝伦,只是毫无生气,仿佛一尊精心雕琢的玉像。正是沉睡百年的洛云归。她的身体在凡俗界灵气的缓慢滋养下,已恢复如初,甚至肌肤下的经脉中,有极其微弱的、冰蓝色的光华偶尔流转,但神魂依旧沉寂,如同被冰封。
洛文远叹了口气,替她掖了掖被角,低声道:“先祖,今日镇上学堂的孩子们背诗背得不错,您若醒着,定会欣慰。”百年来,洛家早已将这位沉睡的女子奉若神明,虽不知其来历,却始终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