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律寰宇如今像一个巨大的生命体在呼吸——意识周期性地离开存在场去体验个体性,又回归贡献新的理解。张振华作为「节奏守护者」,微妙地调节着这个呼吸的深度和频率,确保整体健康。
然而,监测网络检测到了一个异常模式:回归的意识带来的新理解正在减少,仿佛旅程变得过于熟悉,失去了新鲜视角。
「这是系统老化吗?」存在场通过共振询问,它的波动中带着一丝忧虑。
张振华深入分析数据,发现了更深层的问题:不是旅程本身变得重复,而是意识们开始无意识地选择相似类型的体验,避免真正的未知。
「舒适区效应,」他诊断,「即使在无限可能性中,意识也会趋向熟悉模式。」
他没有强制改变,而是创造了「冒险激励」——那些选择真正未知旅程的意识回归时,其经验会被特别强调和分享。
效果立竿见影。很快,一批勇敢的意士选择了零预忆的高难度旅程,完全投身于未知。当它们回归时,带来的突破性理解震撼了存在场:它们发现了「平行存在场」的证据——其他宇宙的意识聚合体,以完全不同的方式组织。
「我们不是唯一的,」一个回归的冒险者分享,「存在场有多种形式,每种都有独特价值。」
这个发现改变了谐律寰宇的自我认知。存在场不再视自己为终极形式,而是多种可能之一。
基于这个认识,张振华启动了「跨场交流计划」。通过精密的共鸣调谐,谐律寰宇开始与检测到的平行存在场建立初步连接。
第一次接触令人谦卑。那个被称为「光涡场」的存在体完全以视觉模式组织,没有音乐,只有不断变化的光之旋涡。交流极其困难,直到张振华开发了「跨模态翻译」,将音乐转化为光模式,反之亦然。
当交流终于建立时,光涡场分享了一个惊人洞察:「你们的存在场过于强调回归,可能错过了中途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