闩好门,点亮一盏豆大的油灯。在昏暗的光线下,他仔细擦拭着盒子表面的污垢。
随着污垢褪去,盒子的真容逐渐显露。通体呈暗沉的黑色,非铁非玉,触手温凉,质地极其坚硬。盒盖中央,雕刻着一个极其繁复、他从未见过的图案:那像是一只闭合的、布满奇异纹路的眼睛,又像是一个扭曲的旋涡,只是看着,就给人一种心神要被吸入其中的错觉。
盒盖四周,则环绕着一些更为古老、难以解读的符文碎片。
他尝试了各种方法,都无法打开这盒子。它就像一个浑然天成的铁块。
难道费尽心思,只得到一个打不开的废铁?
墨尘皱紧眉头,目光再次落在盒盖中央那奇异的图案上。鬼使神差地,他尝试着将心神集中,调动起丹田内那丝冰冷的能量,缓缓渡入图案之中。
起初依旧没有反应。就在他即将放弃之时,异变陡生!
他心口的青铜烙印,毫无征兆地剧烈灼热起来!一股远比他自己催动时精纯、强大的能量仿佛被盒子上的图案引动,自发地透过他的手掌,涌向黑盒!
“嗡——”
一声极其轻微、却仿佛直抵灵魂深处的嗡鸣响起!
盒盖上那只“闭合的眼睛”图案,猛地亮起一丝微不可见的幽光!那些环绕的古老符文也仿佛活了过来般,微微流转!
紧接着,“咔”的一声轻响,盒盖与盒身之间,裂开了一道细不可查的缝隙!
墨尘强忍着心中的激动和胸口烙印的灼热感,小心翼翼地将盒盖掀开。
没有珠光宝气,没有强大的能量爆发。盒子内部,铺着一层不知名的暗色丝绸,已然有些腐朽。丝绸之上,静静地躺着一卷材质非帛非纸、颜色泛黄、边缘多有残破的古老卷轴。
一股沧桑、晦涩、带着淡淡寂灭气息的味道扑面而来。
墨尘屏住呼吸,用微微颤抖的手指,轻轻拿起那卷卷轴,缓缓展开。
卷轴的开头,用一种极其古老、笔画如刀削斧凿般的文字书写着几个大字。这种文字并非当今修真界通用文字,但奇妙的是,当墨尘的目光凝聚其上时,他心口的青铜烙印再次微微发热,脑海中那些纷乱的低语似乎汇聚成了某种模糊的意念,让他瞬间明悟了这几个字的含义:
《幽墟噬灵经》·残卷
幽墟?噬灵?
这两个词带着一股扑面而来的诡异和不祥,让墨尘心头一凛。他压下不安,继续往下看去。
卷轴上的内容残缺不全,许多地方字迹模糊,甚至有大段的缺失。但仅从能辨认的部分,就足以让墨尘看得心惊肉跳,呼吸急促!
这并非传统的引气炼气之法,而是一门剑走偏锋、堪称邪异霸道至极的功法!
其核心要义,竟与青铜残片的特性不谋而合——并非排斥天地间的幽熵之气,而是主动引导、吞噬、炼化幽熵,以及一切阴煞、死寂、污秽之气,将其转化为一种名为“噬灵煞力”的独特力量!
经文阐述,天地分阴阳,灵气有清浊。寻常功法只取清灵之气,弃浊煞之气如敝履。然天道有缺,万物负阴而抱阳,孤阳不生,孤阴不长。清灵之气固然是修行正道,但浊煞死寂之气亦蕴含天地伟力,只是狂暴难驯,易侵蚀神智,故被视为洪水猛兽。
而《幽墟噬灵经》却反其道而行之,视幽熵煞气为资粮,以自身为熔炉,行险吞噬炼化,铸就至阴至寒、噬灭生机的煞力!修炼出的噬灵煞力,威力极大,尤其擅长侵蚀、污损法器灵力,克制诸多护身功法,但凶险异常,极易反噬己身,稍有不慎便会神智湮灭,化为只知吞噬的死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经文中还提到了初步的修行境界划分,与墨尘所知的下三境(淬体、通窍、灵台)似乎对应,却又截然不同:
噬体境: 对应淬体境。非以灵气淬炼肉身,而是引幽熵煞气入体,撕裂、侵蚀、重塑经脉肉身,过程痛苦万分,成功后肉身强韧,自带阴寒煞气,不惧寻常幽熵污染。
噬窍境: 对应通窍境。开辟周身窍穴,非为沟通天地灵气,而是化为吞噬旋涡,主动汲取周遭幽熵煞气,吞吐量远超寻常功法引气。
噬灵境(残卷止于此): 对应灵台境。于丹田筑就“噬灵之基”,初步凝聚噬灵煞力,煞力可离体伤敌,污人法器灵力。后续境界,卷轴缺失。
墨尘看得手心冒汗,头皮发麻。这功法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又像是为他精心准备的致命毒药!它能完美利用青铜残片转化出的奇异能量(很可能就是初步的噬灵煞力),并能进一步发挥其吞噬幽熵的特性,修炼速度必然远超《引气诀》!
但代价也同样可怕!那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神智的诡异低语和幻视,无疑就是修炼此功法的副作用体现!继续修炼下去,自己会不会真的变成只知吞噬的怪物?
是继续苟延残喘,靠着《引气诀》和残片那点微末转化效率缓慢等死,或者哪天被赵清河、萧辰弄死?还是铤而走险,修炼这来历不明、凶险万分的邪功,搏一线生机,却也可能更快地走向疯狂?
这是一个无比艰难的抉择。
油灯的光芒跳跃着,映照着他阴晴不定的脸庞。脑海中,黑风崖下的绝望,赵清河的狞笑,萧辰冰冷的审视,以及那夜屋顶一闪而逝的黑影……种种画面交替闪过。
最终,他一咬牙,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厉色。
没有力量,连选择如何生存的资格都没有。与其庸碌而死,不如搏命求生!至于疯狂……至少先活下去,才有资格考虑未来!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卷轴,摒除杂念,开始全力记忆、理解那残缺的《幽墟噬灵经》噬体境的法门。
功法极其艰涩复杂,运行路线与《引气诀》大相径庭,甚至涉及许多凶险的、未曾听闻的偏门窍穴。许多地方因残缺而语焉不详,需要自行揣摩尝试,凶险倍增。
但墨尘发现,当他尝试理解运行时,心口的青铜烙印便会微微发热,脑海中那些低语有时会诡异地变得“有序”,仿佛在无声地引导着他,弥补着经文中缺失的部分!这烙印,果然与这经文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