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稍作停顿,抛出了第一个问题,直指核心:“请阐述你对‘源质’能量与‘虚空’能量本质区别的理解,以及二者在特定条件下是否存在共存乃至转化的可能性?注意,我要的不是教科书答案,而是你个人的、超越现有理论框架的见解。”
这是一个极其深奥且前沿的课题,涉及这个世界的力量本源,足以难倒绝大多数资深法师和学者。凯兰在旁边听得直挠头,完全插不上话。
贝拉也端起咖啡,好整以暇地准备看这个年轻人如何应对。
阿斯特闻言,脸上并没有露出丝毫为难的神色,反而像是被问到了一个感兴趣的话题,星辰般的眼眸微微亮起。
“很好的问题。”他称赞道,随即开始了他的阐述。
他没有引用任何这个世界的经典文献或理论,而是从宇宙能量熵增与熵减的基本趋势谈起,用一套完全陌生的、基于多维宇宙模型和能量弦振动的理论框架,重新解析了“源质”与“虚空”的特性。他将“源质”描述为“倾向于维持低熵有序结构的凝聚性基态能量”,将“虚空”描述为“趋向于高熵混沌的扩散性湮灭倾向”。
他的语言精准、冷静,逻辑链条严密得可怕,提出的几个数学模型和能量转换假想实验更是闻所未闻,却又隐隐直指本质,甚至对洛德拉姆多年来的一些研究瓶颈都提供了意想不到的思路。
洛德拉姆从一开始的审视,逐渐变成了震惊,再到后来的全神贯注,甚至下意识地拿出了魔法备忘录开始记录要点!
“……因此,在第十一维度的弦理论框架下,通过引入一个震荡的‘奇点滤网’,理论上可以实现短时间的、可控的局部能量属性偏转,但这需要无法想象的精密操控力……”阿斯特平静地做着总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餐厅里一片寂静。不仅洛德拉姆听呆了,连旁边几桌偷偷竖着耳朵听的导师们也露出了茫然又震撼的表情。
凯兰张着嘴,看看阿斯特,又看看一脸痴迷仿佛遇到了知音的老友,用力掏了掏耳朵,小声问贝拉:“他…他说的是我们这个世界的语言吗?我怎么一个字都听不懂?”
贝拉没有回答,她看着阿斯特,眼中的警惕渐渐被一种极度复杂的神色所取代。这个年轻人…他拥有的知识深度和视角,简直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