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他抵达了一座名为“枫晚镇”的小镇。
镇子不大,依托着一条官道而建,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两旁是高低错落的木质房屋,悬挂着各色招牌。
空气中弥漫着炊烟、食物以及牲畜的气味,人声、叫卖声、孩童的嬉闹声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幅鲜活而喧闹的市井画卷。
这与寂静的山林、凶险的秘境截然不同。叶玄收敛了周身那若有若无的修士气息,如同一个寻常的旅人,漫步在熙攘的街道上。
他的神识如同无形的触角,不再仅仅是感知能量波动,而是更加细腻地去“倾听”这座小镇的“脉搏”。
他听到茶馆里说书人唾沫横飞地讲述着江湖轶事,台下茶客们或惊叹、或鄙夷、或向往——那是“慕强”与“猎奇”之理。
他看到酒肆中,几个粗豪的汉子因为一句口角而面红耳赤,几乎要拔拳相向,却又在旁人的劝解下悻悻坐下——那是“冲动”与“面子”,以及“人情”的微妙调节。
他注意到街角,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颤巍巍地将乞讨来的半个馒头分给一只瘦骨嶙峋的野狗——那是“怜悯”与“共存”,是苦难中未曾泯灭的微光。
他也感知到镇中几个大户人家宅院里隐隐传来的灵力波动,以及他们与普通镇民之间那无形却又清晰存在的隔阂——那是“阶层”与“力量”带来的距离。
这一切,都与他之前领悟的自然之理迥然不同。自然的法则相对直接、纯粹,而“人”之理,却充满了矛盾、复杂与不确定性。
他在一家看起来还算干净的客栈要了一间房,并未急着闭关,而是每日在镇上闲逛,观察,倾听。
他甚至会坐在街边,一看就是半天,看着贩夫走卒如何为了一文钱争得面红耳赤,看着孩童们如何因为一颗糖而破涕为笑,看着邻里之间如何家长里短、恩怨交织。
他开始尝试去“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理”。
贪婪、善良、虚荣、懦弱、坚韧、狡诈......这些看似寻常的情绪与品质,是如何驱动着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进而影响着家庭、邻里、乃至整个小镇的运转?
他看到了“利”如何让人锱铢必较,也如何让人合作共赢;
他看到了“情”如何让人失去理智,也如何让人舍生忘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