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老将出马

当晚,杨国忠设宴为我们饯行。出乎意料的是,高力士竟然也来了。老宦官看起来憔悴了许多,但精神却不错。

李公子此去江南,老奴有一事相托。高力士从袖中取出一个锦囊,这里面是老奴在湖州的一处茶园地契,本想留着养老,如今送与你,就当念兰轩的基地吧!

我连忙推辞:这如何使得?高力士却执意塞给我:就当是老奴积点阴德。他说话时,手指在锦囊上轻轻摩挲,显然极为不舍。“那就全当您入股念兰轩。”我打消高力士的顾虑。

杨国忠在一旁笑道:高大将军这是要抢我的风头啊!子游,为父也准备了些程仪。说着命人抬进来两口箱子,一打开,满室生辉——全是上好的蜀锦。

义父,这......

拿着,回乌程总要带些特产。杨国忠挤挤眼,再说了,你如今是银青光禄大夫,行头不能寒酸。

接着又递给我一个盒子,子游,这是通关文牒。他打开盒子,里面整齐码放着盖有朱印的文书,沿途驿站、关卡都会放行,我已派人快马通知各州府,我之前给你的令牌务必带着。

杨国忠捻着胡须,眼中精光闪烁,我还给你备了两辆四轮马车,车厢夹层填了棉花,冬暖夏凉。虽不敢说日行千里,但三五百里总归是有的。

他引我到院中,只见两辆黑漆马车静静停着。车辕比寻常马车长出三尺,轮毂包着铁皮,车帘用的是上等吴绫。我掀帘一看,内里竟设有小几、暖炉,甚至还有专门放置茶具的暗格。

车夫都是我府里老人,熟悉南北官道。杨国忠压低声音,每辆车底板下都藏着两把横刀,以防不测。

宴席散后,杨玉环特意派人送来一个鎏金银香囊,说是给李冶路上用的。我看着这些贵重的礼物与用心的安排,还有一句句嘱托,心里沉甸甸的。两年前刚穿越大唐时,何曾想过会有今日?

离开长安当日,天空飘起了小雪。我们的车队刚出城门,就听见后面有人呼喊。回头一看,竟是杜甫骑着匹瘦马追来,怀里还抱着个包袱。

贤弟留步!杜甫气喘吁吁地勒住马,这是某连夜写的《茶仓规约》,请过目。

我接过那卷还带着体温的竹纸,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办学细则,从课程安排到奖惩制度,事无巨细。最末还附了首诗,题为《赠李子游归乌程》。

杜兄......我一时语塞。杜甫摆摆手:快走吧,趁雪还没大。说完调转马头,消失在漫天飞雪中。

车队缓缓南行,我坐在马车里反复读着杜甫的诗。李冶靠在我肩上,忽然轻声说:夫君,咱们是不是该要个孩子了?

我手一抖,诗稿差点掉在地上。月娥更是低下了头,脖颈粉红一片。“你又要闹哪样?”我看了看低头的月娥。李冶的笑声回荡在轿厢中。

第一站是漾波湖的水上庭院接杜若。

马车驶到湖边,杜若早已披着狐裘站在小舟下等候。老爷夫人呢!杜若小跑过来,冻得通红的脸颊上挂着笑,我连夜收拾的。

李冶帮她拂去发间雪花,嗔怪道:怎么不在屋里等?冻坏了怎么好。转头吩咐月娥,快把暖炉拿来。

我看着她们亲昵的样子,忽然想起一事:杜姐姐,你那鸬鹚......

放心,托给云彩云霞养了。杜若眨眨眼,除了练功,她们也闲来无事。

车队重新启程时,已近午时。我们四人同乘一车,车厢里不时传出银铃般的笑声。马车转过山坳,长安城的轮廓渐渐消失在雪幕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