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流亡苏州

第三天傍晚,我正在窗前看日落,橙红色的阳光透过窗棂,在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影子。突然听到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赵掌柜气喘吁吁地推门进来,手里攥着一封盖着红色火漆的信。

有人送消息来,乌程那边出事了。他额头上的汗珠在夕阳下闪闪发亮,山羊胡因为急促的呼吸而微微颤动。

我心头一紧,手中的茶杯一声掉在桌上,茶水洒了一桌:李冶怎么样了?

李大家没事,他递给我那封信,火漆上印着个模糊的兰花印记,这是她托人送来的,那人已经连夜赶回去了,说是崔圆派了人沿太湖搜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我颤抖着拆开火漆,里面只有一张薄薄的黄麻纸,上面寥寥数语:

哲,安好勿念。崔贼势大,暂避锋芒。有白发一缕,见之如晤。待月明时,再续前缘。 冶

字迹有些潦草,像是匆忙写就,最后一笔甚至拉出了一道墨痕。信封里果然有一束银白色的长发,用红线仔细系着,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我将它贴在脸颊上,仿佛能闻到李冶身上特有的墨香与茶香,还有那夜雨中潮湿的气息。

送信人还说了什么了?我声音沙哑得几乎听不清。

赵掌柜摇摇头,从袖中掏出手帕擦了擦额头的汗:只说让你安心在苏州等着,崔圆派人在四处搜捕,连太湖上的渔船都查了。他顿了顿,像是突然想起什么,对了,那人说李大家让你记住月明三更这四个字。

我握紧那束银发,心如刀绞。月光不知何时已经透过窗棂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月明三更是我们分别时约定的暗号,意思是她会在每个月圆之夜的子时,在乌程西门的柳树下等我。

可现在,我连苏州城都不敢出,更别说回乌程了。李冶现在处境如何?崔圆会不会为难她?我该怎么立足大唐?还有安史之乱的即将来临,这些问题像毒蛇一样啃噬着我的心,让我几乎喘不过气来。

赵掌柜临走前,留下一盏新添的油灯:李公子,苏州城虽大,但崔圆如今的势力已不可同日而语,据说已经攀上当今宰相杨国忠,今后的仕途之路可想而知。所以,为了不必要的麻烦,从明日起千万不要出门,我会让伙计送些笔墨来,你若有话想对李大家说,可以写下来,我想办法托人送出去。

门关上后,我对着跳动的灯焰出神。灯芯偶尔爆出小小的火花,映照着那束白发闪闪发亮。窗外,苏州城的夜市开始了,远处传来歌女婉转的唱词: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歌声飘渺,如同隔世。我摩挲着李冶的白发,鬼使神差的拿起笔。

写下了唐朝人生的第一首原创:

”破阵子-梦里千年

梦里千年往事,人间多少虚名。

自在本非求共饮,潇洒焉须怕独行。

不过输与赢。

漫道心忧无力,何曾雨骤难晴。

但许我吟酣畅句,莫问谁传叹息声。

浮生几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