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真实、温暖的长期故事,像一颗颗火种,点燃了全球用户的参与热情。元宇宙平台的“善意伙伴”计划参与人数,在三天内从50万飙升至150万;斐济的海洋环保公益项目,志愿者报名人数翻了三倍,当地民众自发组织了“珊瑚礁守护队”,定期参与海底垃圾清理和珊瑚种植。
然而,就在“善意免疫”行动顺利推进时,斐济的公益终端出现了异常。当地的“公益技术官”反馈,部分终端在安装“记忆锚点程序”后,突然陷入瘫痪,屏幕上弹出黑色鸢尾花的倒计时图案,显示“72小时后,终端数据将全部清零”。
“是‘遗忘之种’的自毁程序!”沈慕言的脸色凝重,“顾承泽的数据库里没有记录这一功能,看来是‘混沌之眼’的技术团队在最后时刻添加的。一旦终端数据清零,当地三年来的公益项目记录、用户参与痕迹都将消失,之前的‘记忆唤醒’工作将前功尽弃。”
陆栀念立刻做出决策:“我带沈慕言、江辰前往斐济,现场破解自毁程序;魏然协调当地警方和公益组织,安抚民众情绪,同步备份终端数据;苏婉留在总部,整理被篡改数据的原始凭证,确保即使数据清零,也能快速恢复。”
两天后,陆栀念一行抵达斐济的苏瓦岛。当地的公益驿站里,村民们围在瘫痪的终端前,脸上满是焦虑。“这些终端里,记录着我们种植的每一株珊瑚、救助的每一个受伤的海洋生物。如果数据没了,我们这三年的努力,不就白费了吗?”珊瑚礁守护队的队长塔西说道,眼中满是失落。
沈慕言立刻投入工作,将“记忆锚点程序”与终端系统对接,试图破解自毁程序。江辰则带着青少年志愿者,在驿站里组织了一场“公益记忆分享会”,邀请村民们讲述自己参与公益的故事,用录音、录像的方式,留存下这些珍贵的记忆。
“三年前,这片海域的珊瑚礁几乎都死了,鱼也越来越少。”一位老渔民回忆道,“公益联盟来了之后,教我们种植珊瑚,安装海洋垃圾收集装置。现在,你看海里的鱼又多了起来,我的孙子还能在海边看到海龟产卵。这些改变,就算终端数据没了,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
分享会的气氛越来越热烈,村民们纷纷讲述着自己的公益记忆,这些真实的故事,像暖流一样,驱散了大家心中的焦虑。而沈慕言在破解自毁程序时,突然有了新的发现。
“栀念,我发现‘遗忘之种’的自毁程序,有一个逻辑漏洞。”沈慕言的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它的触发条件是‘检测到清除程序’,但如果我们将用户的‘记忆锚点’数据,作为‘公益核心数据’写入终端系统,病毒会误以为这些数据是不可清除的原始代码,从而放弃自毁。”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用用户的真实记忆,来破解病毒的自毁程序?”陆栀念眼前一亮。
“没错!”沈慕言点头,“江辰,立刻将分享会上收集的‘公益记忆’音频、视频,还有用户的参与记录,整理成‘记忆数据包’,我要将它们写入终端系统,作为‘记忆锚点’的核心支撑。”
江辰立刻带领志愿者行动起来,将村民们的讲述、公益项目的现场照片、受益对象的感谢视频,快速整理成数据包。沈慕言则将数据包嵌入“记忆锚点程序”,重新接入瘫痪的终端。
奇迹发生了!终端屏幕上的黑色鸢尾花倒计时图案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张张村民们参与公益的笑脸照片,一段段温暖的讲述音频。“记忆锚点程序”成功激活,自毁程序被破解,终端系统恢复了正常,被篡改的数据也开始逐步还原。
“成功了!”驿站里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塔西紧紧握住陆栀念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们,不仅保住了我们的公益数据,更让我们明白,真正的公益记忆,永远刻在我们心里,谁也无法抹去。”
斐济的危机化解后,“记忆锚点程序”在全球范围内推广。72小时后,全球所有潜伏的“遗忘之种”被成功清除,被篡改的数据全部还原。全球公益联盟发布的《“善意免疫”行动报告》显示,全球公益信任度评分飙升至9.9分,公益终端的活跃率突破85%,“善意透明平台”的注册用户达到35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