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宫前殿的清晨,弥漫着一股与往日不同的、凛冽又紧绷的气息。
百官依照班次,肃穆站立,朱紫公卿们垂首屏息,深衣朝服的下摆在冰冷的地面上纹丝不动。
宣帝刘询端坐在御座之上。年轻的面庞上,既不见葬礼时的沉痛,也没有新君常见的意气风发,只有一片深不见底的平静。
他目光温润平和,缓缓扫过丹墀下黑压压的臣子们,最后落在最前方那几个身着素麻孝服、却难掩桀骜与不安神色的身影上。
霍禹、霍山、霍云三人跪在百官最前列。霍禹额角那道已经结痂的伤口,在惨淡的天光下格外醒目。他低着头,双手却无意识地紧紧攥着素麻袍袖,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仿佛要把那粗糙的布料攥出个洞来。霍山脸色青白,眼神游移不定,肩膀微微颤抖,幅度极小,却难以掩饰内心的不安。霍云带着宿醉未醒的迷茫与烦躁,跪姿歪歪斜斜,好几次想挪动一下僵硬的膝盖,都被身旁的霍山用眼神狠狠制止。博陆侯府昨夜的喧嚣与混乱,仿佛成了无形的印记,刻在他们身上,与这庄严肃穆的朝堂显得格格不入。
“大将军霍光,忠诚于国,辅佐三朝,功勋卓着,举世无双。”宣帝的声音响起,音量不大,却如同金玉相击,清脆而清晰地传遍殿宇的每一个角落,带着不容置疑的穿透力,“朕继承大统,全赖大将军全力扶持,才有今日的安稳局面。如今大将军逝世,朕心中悲痛万分,五脏俱焚。”他的话语情真意切,目光中流露出恰到好处的哀伤,仿佛真的为这位权臣的离世而痛彻心扉。
丹墀下,霍禹原本紧绷的身体似乎微微放松了一点,攥紧的拳头也稍稍松开。霍山偷偷抬眼,打量着御座上的天子,试图从那张平静的脸上找到一丝“念及旧情”的迹象。
宣帝微微停顿了一下,目光转向霍禹,声音变得温和起来:“博陆侯的爵位,是先帝亲自赐予的,由大将军的嫡子继承,这是天经地义的事。霍禹——”他唤道。
霍禹猛地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既惊疑又期待的光亮。
“从即日起,你承袭博陆侯爵,食邑照旧。”宣帝的声音平稳,没有丝毫波澜,“希望你能谨守家族门楣,不要辱没了你父祖的威名。”
“臣……谢陛下隆恩!”霍禹磕头谢恩,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一直悬着的心似乎落下了一半,爵位还在!霍家的根基,似乎还没倒!
宣帝的目光随即移向霍山,那目光依旧温和,却像一根实实在在的探针,让霍山心头一紧。
“霍山,”宣帝的声音带着一种特殊的分量,“大将军生前,担任领尚书事,总揽朝廷枢机,日夜操劳。这个职位关系重大,不是德才兼备的人,不能轻易授予。”他微微停顿,目光扫过霍山瞬间变得煞白的脸,又看向文官队伍前列、神情沉静的魏相,“不过,念在你是大将军的亲侄子,为人忠厚勤勉,朕心里很是欣慰。特此下旨,擢升你为乐平侯,领……尚书事之衔。”
“领尚书事之衔”!
这六个字,犹如裹着蜜糖的毒药!霍山猛地抬起头,眼中爆发出狂喜的光芒!尚书事!这可是父亲霍光权倾天下的关键职位啊!掌管朝廷机要文书,参与中枢决策!他霍山,居然得到了这个位置!巨大的喜悦瞬间冲昏了他的头脑,他甚至都没注意到宣帝话语中那微妙的“之衔”两个字!
“臣……臣叩谢陛下天恩!一定肝脑涂地,报答陛下!”霍山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重重地磕头,额头碰到冰冷的金砖,发出沉闷的响声。
宣帝脸上露出一丝极其细微、难以捉摸的笑意,微微点了点头。随后,他的目光转向跪在一旁、还带着宿醉迷茫的霍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