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光聚心腹:安世延年议废立

汉阙惊澜 桃园山人 1777 字 9天前

他猛地站起身,高大的身影在摇曳的灯光下投下巨大的阴影,几乎笼罩了整个密室。他双手按在冰冷的案几边缘,身体前倾,目光如同燃烧的寒冰,扫视着三人,一字一句,如同惊雷炸响:

“为社稷计,为天下苍生计——当废之!更择贤明!诸公,意下如何?!”

“臣附议!” 张安世的声音几乎在霍光话音落下的瞬间响起,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犹豫。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如出鞘的利剑,直视霍光,“昌邑王贺,悖逆狂乱,亵渎神器,罪证确凿,无可宽宥!其存在一日,便是对汉室法统最大的玷污!废之,乃顺应天命人心之举!臣,愿随大将军,行伊尹、霍光之事,安社稷,定乾坤!” 他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一种军人特有的决绝和执行力。

小主,

杜延年深吸一口气,也缓缓抬起头。他眼中没有了平日的谋算与权衡,只剩下一种深沉的、如同目睹大厦将倾时的痛惜与决断。他对着霍光,极其郑重地拱手,沉声道:“大将军明鉴!昌邑王种种悖行,已非失德,实乃自绝于天!其淫乱宫闱,擅动符节,辱贤害忠,轻狂无状…桩桩件件,皆动摇国本,触怒鬼神!若不行废立,则天下离心,祸乱不远矣!伊尹放太甲于桐宫,乃为天下公义!今日之势,有过之而无不及!臣杜延年,附议!愿竭驽钝,助大将军行此非常之事,以安刘氏江山!” 他的话语引经据典,将废帝之举直接抬到了“行伊尹之事”的历史高度,赋予了其不容置疑的合法性。

压力,如同无形的山峦,瞬间全部压在了老丞相田千秋的身上。张安世和杜延年的表态,如同两道冰冷的铁闸,将他所有可能的退路彻底封死。他感到霍光那如同实质的目光死死钉在自己脸上,张安世锐利的眼神,杜延年沉凝的注视…密室里那令人窒息的空气仿佛要将他碾碎。他苍老的嘴唇剧烈地哆嗦着,花白的胡须颤抖不已,额头的冷汗汇成大颗的汗珠,滚落下来,砸在他颤抖的手背上。

他想到了刘贺那张轻狂的脸,想到了那份密报上令人作呕的描述,想到了王欣老泪纵横的控诉…更想到了霍光手中掌握的兵权,那遍布未央宫的、如同铁桶般的羽林期门…还有那珠帘之后,被完全掌控的、如同傀儡般的上官太后…

“臣…臣…” 田千秋的声音干涩嘶哑,如同砂纸摩擦,他挣扎着想说什么,想为“正统”再挣扎一下,想提醒霍光此举可能带来的滔天巨浪…但在霍光那不容置疑的威压和张、杜二人冰冷的目光下,所有的挣扎都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他最终如同被抽干了所有力气,瘫软在蒲团上,用尽全身的力气,才从喉咙深处挤出两个破碎的字眼:“…附议。” 声音轻得如同蚊蚋,却带着一种信仰崩塌后的绝望和认命。

霍光的脸上,依旧没有任何表情。但当他听到田千秋那声微弱的“附议”时,按在案几边缘的双手,指关节因为用力过度而凸起的青筋,似乎微微松弛了一丝。密室内的死寂被打破,却又陷入一种更沉重的、达成共识后的肃杀之中。

“好。”霍光的声音恢复了平日的低沉,却蕴含着雷霆万钧的力量,“既诸公同心,事不宜迟。”他重新坐下,目光如炬,扫过三人,“废立之举,需雷霆万钧,更要名正言顺!上官太后乃先帝嫡后,名分最正,当由太后下诏,历数昌邑王罪状,昭告天下,废其帝位!”